直通黄冈 | 浠水交通变迁记
通堵点补短板 四港联动完善“大通道”
黄冈浠水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是国家大别山振兴发展规划、武汉都市圈重点区域,自古以来就是鄂东商贸重镇。近年来,浠水县抢抓发展机遇,接空港、扩水港、完善陆港、延伸铁路,四港联动,完善鄂东区域大通道。
时值寒冬,气温骤降。在浠水县兰溪镇G347巴蕲公路一标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加紧赶工。
湖北市政集团巴蕲公路项目一、三标段新项目副经理 胡达:“目前桥,包括路基已经主体结构,已经基本上快施工完了。”
国道G347湖北段途经团风、黄州、浠水、蕲春、武穴、黄梅等黄冈沿江六县市区,其中巴河至蕲州段全长63.182公里。目前,各标段正在加紧建设,一条辐射鄂东区域的交通物流网雏形初现。
黄冈浠水县交通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响:“促进物流和旅游的产业发展,提升交通出行效率,对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构建鄂东中华运输体系,促进武鄂黄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黄黄高铁浠水南站,浠水综合客运枢纽正进行内部装修收尾施工,1月5号即可完成改造。建成后,浠水13个乡镇可坐班车直达高铁站。
黄黄高铁浠水综合客运枢纽项目部负责人 吴清华:“从高铁正大门那个台阶下来,直接走连廊下来,二是从电梯直接进入我们现在候车室。”
在浠水县散花镇长江边,临港产业固昌综合码头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目前水面区域的基础已经建设完工,正在搭建皮带输送廊道。码头新建3个5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700万吨,主要用于进出口矿石、建材、粮食等运送。该项目总投资16.5亿元,还将分别在巴河镇、兰溪镇建设2个现代港口码头。
浠水港埠物流有限公司固昌综合码头项目施工负责人 尹四建:“计划是在明年的三季度投入生产试运营,发挥长江水道的黄金效益,打造一个多式联运的通道。”
目前,浠水县依托临近鄂州花湖机场的区位优势,对接空港,积极谋划推进武汉至黄冈、市域郊铁路、经巴河的综合交通项目。延伸铁路,重点谋划推进浠水至兰溪至巴河的疏港铁路。完善陆港,积极推进G347、G220、S409等一批国省道建设工程,加快启动G50沪渝高速黄石至黄梅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铁路、水运、公路、机场四港联动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黄冈浠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程旭:“完善‘铁水公空’四网联通,充分发挥承接功能、聚散功能、汇聚功能、智慧功能,加强新型信息化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交通新格局。”
多级物流体系助推好物出山 迈向国际
要让好物产出村进城,物流必不可少。近年来,黄冈浠水县紧密依托花湖货运机场,在完善基层物流网点的同时,新建起县级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园区,逐步形成了村、镇、县、国内、国际多级物流的大循环。
近日,浠水县洗马镇万当铺村的30亩山药基地里,基地负责人江小画正忙着和工人一起采摘成熟的佛手山药。这里的山药销量虽以线上零散订单为主,但物流车每天都会来村里,让新鲜山药能够当日发货。
黄冈浠水县洗马镇万当铺村村民 江小画:“现在物流车进村了,上午挖山药,下午3点半就可以发货。”
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浠水县加快基层网点建设,着力补齐物流短板。2024年3月,浠水建成了包括物流配供、供销集散、冷链仓储3大中心在内的县级物流中心,目前已进驻快递企业9家。
黄冈浠水县道路运输和物流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张德明:“我们浠水建成了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个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443个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基本实现了快递进村全覆盖,全县日处理快递件达到了13万件。”
如今,浠水已逐步形成“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级有点”的三级物流体系。2024年12月底,总投资5亿元的黄冈黑豹国际物流园在浠水巴河临空经济区投入试运行,作为园区第一批客户,嘉晟新材料公司直接改变了产品发货需要通过省级中转的物流线路。
湖北嘉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柳家乐:“以前武汉、长沙省中级中转都需要2到3天时间,现在通过黑豹物流园专线直达,大约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到达,物流成本节约了1000多块钱。”
园区引进的晖晨达快运公司,已开通5条省级直达专线,来提升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目前,公司货物日吞吐量达300吨。
黄冈晖晨达绿色快运有限公司负责人 揭万辉:“云、贵、川、湖南、江西,这边都是今天发明天到,我们未来是准备新增16条专线。”
黄冈浠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程旭:“初步了形成村、镇、县、省,国内、国际多级物流体系的大循环。在物流降本增效的前提下,助推好物出山、走向国际。”
绿色交通先行先试 打造交换电设施补短板县域样板
货车是运输的基础,降低成本,得靠新能源,浠水县在全省率先走出绿色交通的第一步,一起来看看。
车辆入位,扫码启动,机械臂自动换电。轻型货车智能换电场景,在浠水县智慧综合物流园“光储充换运”站得到实现。
轻卡货车司机 王文龙:“每天的配送距离大概都是在200公里左右,现在就是这个电完全够用,比油(车)要省三分之二左右。”
据了解,浠水县智慧综合物流园“光储充换运”一体化项目为全省首个物流园微电网,依托绿色用能和智能换电服务,为整个物流园区提供微电站运营、物流补能网络运营、电子资产网络运营服务,实现物流园区和县域内短途运输的能源闭环。浠水县还在重卡车换电上做文章,与上海启源芯动力打造绿电交通新能源重卡充换电项目。换电站分布在G220、S401等国省干线旁,为新能源重卡提供换电服务。目前换电重卡运输里程约120公里。
绿通物流(浠水)有限公司司机 周志:“(充电重卡)优点在于起步快、省钱。电车一块到一块二毛钱一公里。”
黄冈浠水县交通运输局招商办主任 王琪:“一期是先建设了四个站,二期再建六个。我们希望通过重卡换电在浠水先行先试建设的这个小节点,形成可以在周边省市复制的先进经验。”
目前,浠水县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进“交通+新能源”一体化建设,结合全国充换基础设施补短板试点,推动浠水县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桩项目建设,将在三年内布局充电桩540多处,建设运营管理平台1套,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
黄冈浠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程旭:“推动光伏发电在5G基站等信息产业,充电桩、公路服务区等交通领域的应用,推进能源网沿着交通网快速延伸,打通能源覆盖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四好农村路 铺就发展快车道
一路通则百业兴。作为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近十年来,黄冈市浠水县新改建农村公路约3688公里。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联通了广袤城乡,也串联起了浠水的机遇与希望。
寒冬凛冽,浠水县洗马镇夏铺村的火龙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火龙果基地的负责人李艳斌,已经种植火龙果有十个年头,从前村里道路泥泞不畅,新鲜采摘的火龙果需要在镇上中转,才能运输出去售卖。2021年,浠水县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步伐走到夏铺村,就此改变了火龙果的运输渠道。
浠水润禾火龙果生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艳斌:“四好路修通以后,我们火龙果是现摘现运输,到武汉、黄石、鄂州,销量翻一番。”
如今的浠水,一条条美丽畅通的柏油路、产业路、多彩旅游路,通往乡村,串起了乱石河、禾雀花谷、望江山庄等7处景点,黄金刺梨、苹果桃、绿茶、油茶等11座产业园,带动了300多名村民就业。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骞 胡文超 李理
浠水台 冯伟 王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