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嘉鱼:中国甘蓝之乡——做强“种子芯” 拎稳“菜篮子”
一粒良种重千钧。位于长江之滨的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蔬菜种植优势得天独厚。曾经,这里种植的种子90%需要依赖进口,如今通过与科研院所、市场主体合作,自主培育研发出良种——“思特丹”,一举打破国外垄断,结出累累硕果。
12月底,走进嘉鱼县潘家湾镇,目之所及,十里蔬菜长廊碧绿如染,连片的甘蓝叶球饱满,犹如一颗颗“绿宝石”。采摘、打包、称重、装车……菜地里,肖家洲村村民叶祥松正和十多名村民一道收获甘蓝。
时间回到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十里蔬菜长廊考察,得知甘蓝已打破国外种质资源垄断,种子不再靠进口,总书记很高兴,勉励当地干部群众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如何让农民用上物美价廉的种子?潘家湾镇农技人员刘朝辉回忆,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团队与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在这里进行品种筛选和培育。经过5年时间,“思特丹”脱颖而出,一举解决了甘蓝种子被国外“卡脖子”的难题。
“种子价格便宜一半,亩产量提高20%!”刘朝辉介绍,“思特丹”是专门针对长江中游气候培育而成的,扛得住霜打雪冻,不容易裂球,采摘期能延续至来年2月份,错开了传统甘蓝采摘期,一经推出就成为各大市场的“香饽饽”。
叶祥松是当地最早种植“思特丹”的菜农之一。他告诉记者,“思特丹”种子随时可以买到,蔬菜销路也不用愁,菜苗刚栽下就被蔬菜经纪人预定,每年种菜收入20多万元。
2万亩、4万亩、7万亩……据金润农业数据分析,2019年以来,“思特丹”在嘉鱼的种植面积连年攀升,目前已近10万亩。同时,畅销省内宜昌、襄阳、荆州、荆门、天门,省外上海、江苏等地,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
如今,嘉鱼甘蓝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去年11月,嘉鱼挂牌“中国甘蓝之乡”。
攥紧种子“芯片”,嘉鱼勇于创新。在金润农业技术人员带领下,一个插满种子编号牌的试验基地映入眼帘。300亩的沃野上,公司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正在此处进行2000多个蔬菜品种的试种、培育,越来越多的优质蔬菜将走向市场、走上餐桌。
数据显示,嘉鱼蔬菜年产量127万吨,产值44.32亿元。其中,十里蔬菜长廊带动1.7万农民参与务工,约10万菜农从中受益,2023年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32元。
记者:饶敏 朱哲 王莉敏
特约记者:谢燕子
通讯员:卢建
一审:吕 希
二审:洪 伟
三审:朱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