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上 十年印记 | 全城志愿者:携手共护 南水情长
系列报道《南水北上 十年印记》,在普通人的故事中感受时代变迁。今天,请文玉洁带我们去丹江口,认识南水北调的“守井人”。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年,累计调水近690亿立方米。这里,就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是张绪春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过去,他下河捕鱼、网箱养鱼,靠着一库碧水,经营着一家的生计。如今,他告别“水上漂”,成为一名守水护水的“小水滴”志愿者。南水北上十年,张绪春的故事,正是库区人的缩影。
关门岩村,和一库碧水紧紧相连,是守护北方大水井的“第一道长城”。一大早,张绪春就和队友一起,开始今天的工作。
十堰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小水滴志愿者 张绪春:现在每天最多4个小时,上午来2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很干净,半天才能捡几个,都捡不到垃圾。
为守护一库碧水,紧邻库区的13个乡镇成立了203支清漂队,共有300多名专职清漂队员。但自从进入秋天,库区就不需要清漂了。张绪春说,清漂的重头是每年汛期,上游冲来大量木头、树枝等漂浮物,他和5名队员经常顶着日头,一干就是一整天。
十堰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小水滴志愿者 张绪春:7月14日下雨了之后,整整地奋战了31天,我们把这个岸边和这水面上的垃圾全部给它清理完。夏天时一天最多的我们搞13个小时,换来的是我们秋天没东西捡了。
走在岸边,看着眼前的一库碧水,张绪春的思绪常常飘回10年前,那时,水,是他和所有渔民们的生计。2020年,张旭春彻底告别“水上漂”,从靠水吃水到守水护水,完成人生中最重大的转变,也是从那时起,他有了写日记的习惯。
十堰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小水滴志愿者 张绪春:1996年下河捕鱼,2004年又搞养殖鱼,到2017年网箱全部上岸,2018年库汊养殖又上岸,2020年8月15日渔船全部上岸。当时我的心情非常难受,一直到2020年的10月26日,我非常有幸成为护水员。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2020年9月,丹江口库区渔船上岸、就业安置等工作如期完成,11000多名渔民全部上岸。上岸后,张绪春也想过出去打工,但始终舍不得离开家乡的水。
十堰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小水滴志愿者 张绪春:因为我在水边上,船上待的时间太长了,我自家盖的房子,我一年难在家里待一天,最后我踊跃的报名护水员抓阄选,还算运气好,最后一票,我拿到了,当时就高兴了,又可以上船了。
岸边的这只清漂船,是村里留下来的唯一一艘渔船。船上的抄网,是张绪春的清漂工具,过去,库区的渔民家里,几乎家家都有。
十堰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小水滴志愿者 张绪春:当时我们这个抄网是捞网箱的鱼,现在我们用这个抄网,捞那些瓶子、漂浮物,小一点的。这个力度也要很大,把这一块的都捞了一大半了,哎呀用得真叫好。
老船只、老物件,跟随着人一起完成了使命的转换。而践行“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庄严承诺,需要一代代接力。在十堰,年轻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南水情长的故事。
这幅7米长卷,近日亮相十堰市美术馆,逼真的线条和着色,展示出南水北调沿线的重点工程。
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中国画教师 王耀辉:因为我本身是河北邯郸人,我家就有南水北调的工程路过,只要一回家,我都能看到一汪清澈的水在流动,我感觉心里都是非常触动的。
在王耀辉的带领下完成画作的,是十堰规模最大的志愿者团队之一——“南水情长”志愿服务队。这支青春的队伍,今年暑期一路北上,开启守水护水志愿服务行,历时4个月,一边走一边完成创作。而平日里,他们不仅参与垃圾清理、巡河等志愿服务活动,还走进学校、走近市民,发动更多人共同守水护水。
志愿服务队成员:看这个小小的地图,我们就在这里,我们的水送到哪里呢?由这个地图慢慢地往上往上,一直到了北京和天津。
在十堰,各类守水护水注册志愿者共有近百万人。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十堰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小水滴”志愿者 张绪春:确确实实我们心里越搞越有信心,水清了,水送到北京了,我们也高兴了。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赞美(回信),发自内心地给自己都点了个赞。
十堰丹江口市民 李勤:从自身做起,我们要守好这个水井,责无旁贷。
汉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南水情长”志愿服务队成员 瞿德齐:我在从事一个很伟大的一项工作,我们要在这条路上继续地发光放热, 做得更好。
宣誓学生:我郑重宣誓,勇担政治使命,扛牢政治责任,忠诚守水事业,当好护水卫士,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而努力奋斗。
(长江云新闻记者 林中杰 洪亚飞 十堰台 丹江口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