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武当山古建筑群“青春永驻”
让武当山古建筑群“青春永驻”
——写在武当山古建筑群申遗成功30年之际
↑武当山金顶 范学锋摄
1994年12月15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0年来,武当山加强古建筑群的保护管理,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带动周边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光彩,让武当山成为与世界对话的文化窗口。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元均有规模建筑,明永乐年间进行12年的大规模营建,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形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的古建筑群体系。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含遗产点49处。2006年5月,武当山建筑群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含古建筑及建筑遗址66处。现存古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各类珍贵文物7149件。
↑ 武当福地紫霄宫 范学锋摄
建立健全保护体系
完善保护机构。1961年,设立武当山文物保护专门机构。1994年武当山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文物保护力量逐步加强。2003年,成立十堰市派出机构武当山特区管理委员会。2024年,成立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
↑ 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揭牌 刘雪琴摄
壮大研究基地。与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武汉大学等共同成立“武当山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基地”等。与全国2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合作共建,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和价值阐释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健全法律法规。在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的基础上,2017年7月,公布实施了《十堰市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条例》,修订了《湖北省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编制了《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与管理规划(2019-2035)》。
严格执法管护。按照“分工负责、统一管理”的要求,严格控制遗产区和缓冲区的建设行为,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建前严审批,建中严监督,建后严复核。
↑ 普及文化遗产知识 徐刚摄
文物保护能级再提升
夯实保护基础。实施武当山第三、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武当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置了界碑、界桩、保护标志和说明简介。健全遗产点档案,搜集整理文物资料100多万字、图片3万多张(幅)、拓片1.1万张,建卡5000多张,对全区文物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
↑ 启动文物保护修缮项目 徐刚摄
提升保护水平。累计投入16亿元完成遇真宫、五龙宫、太和宫等40余处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其中,投资1.85亿元的武当山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创造世界古建筑整体顶升之最。隐仙岩文物保护工程入选首批湖北省优秀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项目。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武当山古建筑群“三防”工程、白蚁防治和遗产监测预警等项目,文物安全设防水平进一步提升。
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参加国际组织主办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培训班”等培训项目,先后举办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管理培训班等学习培训十余次,推动国内外沟通交流;分批次选派年轻干部赴故宫、敦煌、曲阜等文物保护先进地区挂职学习。
强化保护力量。通过市直高层次人才引进、定向招录等渠道,逐步强化武当山文物保护、考古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将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扩编至150人。成立武当山文保公司,并组建本土化工匠队伍。
↑武当山遇真宫对外开放 徐刚摄
管控文物风貌。常态化开展文物场所“六乱”整治,实施文物周边“三线”入地工程,分期分步对文物场所及周边环境开展拆除、搬迁、提升、取缔、规范“五个一批”行动,全面提升环境风貌和古建筑群的统一度。
深度挖掘文物价值
深化科学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先后有50多个科研课题获准立项,举办文化研讨会30余次,出版研究专著10部400多万字、武当文化书籍50余部、画册3卷、光盘4套,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出版论文集5本。
实施考古发掘。先后对武当山遇真宫、回龙观、五龙宫建筑群遗址等开展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联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五龙宫南宫进行整体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000平方米,明晰其整体布局。
↑五龙宫建筑遗址整体考古发掘 康予虎摄
积极开放展示。分批次开展文物修缮,利用东神道、西神道、徐霞客武当探险步道连接各遗产要素,对文物建筑价值进行全面阐释。在玉虚宫泰山庙、逍遥谷、八仙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非遗展演,计划2030年实现武当山49处遗产点全部开放目标。
↑举办文物保护管理培训班 徐刚摄
推进活化利用。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团队合作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测绘,打造数字核心资产。利用虚拟现实、元宇宙等科技赋能,实施“九宫八观”活化工程。推出武当数字规划馆,立体化全景展示八百里武当胜景。
↑利用数字技术对全山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徐刚摄
下一步,武当山特区将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方针,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顶层设计,按照“山上增辉添彩、山下腾笼换鸟”的思路,加快编制和实施《平安武当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做好遗产的保护传承,强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健全遗产的机制保障,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把一座壮美的武当山交给下一个600年。
(来源 武当融媒体中心 记者 徐刚 刘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