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黄冈 | 寻访浠水文脉
“状元卷”受热捧 馆藏文物“活”起来
今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考察时强调:“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在黄冈浠水县,就有这么一份古代科举试卷,它是浠水文脉的见证。如今,它走出了博物馆,来到了市民身边。
浠水河畔,兰溪集镇,半月一次的乡村赶大集正在火热开市。在集市入口处,一个售卖文创产品的摊位,没有热情的推销广告,依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黄冈浠水县兰溪镇居民 邓习平:“陈沆代表浠水的文化他是独一无二的,我想临摹它(试卷文字)。”
让邓习平爱不释手的文创产品“状元及第卷”,正是依据浠水人陈沆在清嘉庆二十四年高中状元的试卷创制,是当地文创的拳头产品。
黄冈浠水县农文旅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海军:“我们通过博物馆的珍藏,把他当时中状元的试卷真正地做成了文化产品,让它活到群众的身边去。”
陈沆被誉为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作品针砭时弊,受到世人推崇。浠水县自古崇文重教,建县1560年来,孕育了北宋名医庞安时,明朝宰相姚明恭,清朝文武状元陈沆、文质和等110名进士、418名举人,近代更走出了新儒学大师徐观复、闻一多等文化名人。走进浠水县博物馆古籍善本库,四万两千多本线装书籍陈列在红木书柜当中。这批书籍中,一、二、三级藏品有1000多件,其中善本书1187册,志书132种。此外,这里还收藏了古字画2100多件,有董其昌、刘墉、杨守敬、梁启超、张之洞等名人名作。
黄冈浠水县博物馆古籍部主任 叶映红:“在全省的县级博物馆里,是存量最多的一个博物馆,被评为了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我们馆藏的古籍书按经史子集五部分类,其中最珍贵的是我们馆藏的一级文物——徐文长三集明刻本。”
始建于1951年的浠水博物馆,是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每年拨款,专门立项对古籍进行保护修缮。
黄冈浠水县博物馆馆长 徐良:“在国家文物局、省文旅厅相关的重视下,对我们的古籍线装书立了很多的项目,每年我们进行一些修缮修复,目前已经进行了三次修复,每年都修复了100多册。”
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当地依托东坡文化、闻一多文化、杂技文化、状元文化开发文创产品,各类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较去年同期翻两番。
黄冈浠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 王峰:“我们立足浠水特色文化,重点挖掘状元、杂技两大优势文化元素,我们将融入全市东坡三宝竞技大舞台,按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互动性与时尚性相结合的原则,推动馆藏文物和非遗活化利用。”
浠水泥塑:泥巴玩出新境界 非遗技艺“火”起来
浠水泥塑是当地民间艺术,历经百年传承,发展出神形兼备、稳重大方的地方特色。最近,该项技艺被纳入湖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浠水泥塑传承人朱一林,看他如何将泥巴玩出新境界。
眼下,朱一林和他的团队正在设计一套杂技人物动态文创泥塑。油泥在指尖翻动,木刀或深或浅,在造型上刻画。不多时,一组杂技小样初见雏形,动感十足。别看朱一林做起来轻松,但造型的第一步就会难住很多人。而他做泥塑,更多源于家学传承。
浠水泥塑非遗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朱一林:“我外公他就是当地的民间艺人,挺有名的。 他是做泥塑、扎龙灯。一放暑假或者寒假,就在我舅舅、我外公家里,一住就是很长时间的,从小时候就看他(外公做)就很喜欢。”
朱一林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外公和舅舅们学艺,打下了坚实基础。遵从传统又有自己的创造,这种理念在年轻的朱一林心中滋长。他瞒着家人,揣着几百块钱,前往湖北美术学院培训。随后,又前往浙江、福建等地的泥塑、根雕工厂边打工边学艺,开启了自己玩泥巴闯市场的青春岁月。
浠水泥塑非遗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朱一林:“在福建也拜了师傅,比如说方文桃,他是民间大师,也是国家一级大师。木雕里面有黄泉福,从他们很多(技艺)里面(学习)那个精髓。”
凭借扎实的家学功底,他在打工经历中磨炼技艺。2010年,朱一林带着技术毅然返乡创业,成立了自己的泥塑公司。这些年他不断突破自我,他的作品、产品已经成为湖北、江苏、内蒙、青海、甘肃、重庆等地的雕塑界有影响力的品牌。
2023年12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朱一林作为浠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申请将浠水泥塑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12月该项目获批。11月初,益林精雕泥塑非遗展示馆向市民开放,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浠水泥塑。
黄冈浠水县居民 方新萍:“它那个里面的各种造型,显得特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逛到这个河边来,感觉好新鲜。”
湖北省美术学院雕塑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李三汉:“朱一林在传承非遗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集齐了很多民间艺术的风格。”
今年,当地也多方支持朱一林非遗文化馆建设,给予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让非遗活化,走进群众身边。
黄冈浠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 王峰:“我们今年县文旅局补助3万元,用于传承人的培训、技艺的提升、非遗馆的建设等等。提供了两层楼,总面积360平方米的场地,经我们推荐先后有清泉镇的庞安时非遗馆、县杂技非遗馆、孟家冲张体学革命纪念园、月湖杂技公园等等政府文化工程,总的采购价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
洗马花灯:传承300年的民俗焕发新活力
洗马花灯是浠水县洗马镇民间自发组织的一种大型文化活动,距今有300多年历史。近年来,洗马镇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以文旅展现花灯艺术魅力,推动非遗向新而生。
11月26日,记者来到浠水县洗马镇河东村花灯传承人何焱明家中,看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锉花,十几层纸在他的锉刀下,一点点地生出花来。
黄冈浠水县花灯传承人 何焱明:“我现在正在做花灯,准备前提工作做窗花,做灯架,10月底就开始了。”
何焱明今年60岁,他家祖辈几代人都会做花灯,他自己制作花灯就有四十多年,如今他的弟弟和他的两个儿子都会做花灯。锉花是个细致活,不仅要有一定的审美,还要有耐心和手劲。每一刀下去都要精准且有力,容不得半点分心。
黄冈浠水县花灯传承人 何焱明:“每一次把一张花完成了之后抖一抖,把纸屑清理完自己看,感觉还可以,我自己做这个花很有成就感。”
像何焱明这样的花灯传承人,洗马镇有九个。为了做好洗马花灯文化保护传承工作,2012年当地成立了洗马龙灯协会,创办花灯培训班,建起洗马非遗馆,成立洗马花灯传习所,吸纳和培养花灯艺人、花灯艺术骨干和爱好者。
黄冈浠水县洗马文化站站长 周强:“经常把我们扎灯艺人组织在一起进行培训学习,培训交流到江西婺源,到湖北咸宁、武汉。”
每逢春节,各种龙灯、抬阁、花灯彩车,云集洗马古镇,以灯会的形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每次灯会都吸引周边县市近10万人参加,也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春节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黄风市浠水县洗马镇河东村四组村民 何德光:“从我做孩子到现在有70多年了,每年到正月十五玩灯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来了人,万人空巷、人山人海。”
据了解,洗马花灯于2013年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洗马花灯作品“莲莲有鱼”在江西婺源全国灯彩比赛中获得全国山花奖金奖。2014年,洗马镇因此被评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洗马花灯正积极筹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冈浠水县洗马镇组织委员 郭科:“积极扩大花灯宣传,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依托花灯传统的文化打造花灯小镇,以洗马花灯为元素开发系列的文创产品。”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骞 胡文超 周航川
浠水台 冯伟 杨慧丽 王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