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南水北上 十年印记 | 焦小彦:与南水的“半生缘”

长江云新闻  2024-12-25 22:07:47
分享到:


系列报道《南水北上 十年印记》,今天,请博为带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者焦小彦一家的故事。

焦小彦是个“老水利”,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结缘28年了。这个照片上的小男孩,是他的儿子焦卓琦。11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建设 最吃紧的时候,焦小彦忙得不着家,儿子焦卓琦只能到工地,看一眼父亲。如今,十年过去,焦小彦又转战南水北调中线 引江补汉工程,而儿子焦卓琦刚刚大学毕业,成了一名水利“新兵”,他想再去父亲工作的地方看看他,去看看父亲奋斗了半生的南水之源。

焦小彦儿子 焦卓琦:我们叫“水二代”,喝着丹江口水库的水长大的,挺有意义的这次。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的日子,来中线水源地——丹江口看看,是这对水利父子年初就商量好的。可说好了来接儿子,焦小彦却食言了。

记者:老爸不能来接,会失望吗?

焦卓琦:这种情况有很多次,我可能已经比较习惯了。

记者:忙?

焦卓琦:对,忙。

忙,是焦小彦最常跟家人说的字眼。他负责引江补汉工程丹江口至谷城段的建管工作。眼下,工程的19号隧洞即将突破地质条件最复杂的断面,这是隧洞如期贯通的关键节点,丝毫马虎不得。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建管三部副主任 焦小彦:通过现场勘察,建议把循环进尺稍微放小点。不可控因素比较多,宁可牺牲进度,也要把安全先保证。

今年是焦小彦和南水北调结缘的第28年。1997年,焦小彦被分配到河北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工作,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规划设计,直到2014年工程顺利通水,一干就是17年。回想起那段岁月,焦小彦翻出了他一直珍藏的一件军大衣。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建管三部副主任 焦小彦:这衣服还挺暖和,我们在2012年到2013年的时候,最艰苦的时候,最赶工的时候,晚上穿得多,看看渠道,所有人都在渠道上,不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我们拧成一股绳。

那两年,焦小彦和同事们一起,吃住都在工地上。尽管老家邢台和石家庄相距不过百公里,他也只回过一次家。

焦小彦儿子 焦卓琦:他只要一说“我去上班了”,我就会发现好久见不到他。

焦小彦妻子 李海霞:孩子那是上二三年级的时候,他爸爸出差,每天在被窝睡觉的时候拿爸爸手套,他说,有爸爸的味道。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当家人打开水龙头,喝到甘甜的南水,焦小彦激动得半晌说不出话。那一刻,焦卓琦也第一次懵懵懂懂地理解了父亲。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建管三部副主任 焦小彦:河北过去有个话  ,“有河皆干 有水皆污”,通水之后 ,最明显感觉就是烧水,水垢基本没有。干这个非常光荣,非常自豪。

焦小彦儿子 焦卓琦:那个时候,我们老师说你父亲是做南水北调的,心里会感到比较自豪。我感觉爸爸很厉害,崇拜他,我就想我长大以后也要做水利

就在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不久,引江补汉前期工作启动。这一次,焦小彦决定继续奋战,来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湖北。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建管三部副主任 焦小彦:我一直干这个,割舍不了。如果不来引江补汉工程,对我人生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焦小彦的人生还有一种遗憾永远无法弥补,那就是,缺席了儿子的成长。不过,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水利战线又多了一对“父子兵”。

记者:他在工作中一些小成就会跟您分享吗?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建管三部副主任 焦小彦:他刚到单位就是干测量,这个仪器今天学会了,问我,爸爸,您会不会,我说真不会,哈哈哈哈哈。

这次丹江口的短暂相聚,焦卓琦特意给父亲带了母亲亲手做的“爱心餐”。

记者:湖北没有麻婆豆腐吗?

焦小彦:也有,但是这是家人的亲情。

这份跨越千里的家乡味,就像妻子25年如一日对丈夫的支持,看似普通,却弥足珍贵。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建管三部副主任 焦小彦:南水北调的其他工程如果需要我,肯定无怨无悔,义无反顾

焦小彦妻子 李海霞:退休后更方便了,他如果再参加下一个南水北调的工程,不管再苦再难,我也会跟着他一块儿去。

焦小彦儿子 焦卓琦:我希望能参与到这些建设中来,相当于是对爸爸的一种延续,一个传承吧。

从设想到开工,南水北调工程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近百万建设者和他们的家人,就像一滴滴南水,共同汇成这条生命之渠、生态之渠、发展之渠。

(长江云新闻记者 金若晗 沈欣 陈赟 赵龙文 丹江口台 周鹏 柯琰 谷城台 袁鹏 通讯员 赵发 王伟 瞿歌)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