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北京小伙儿探秘《水下的故乡》 | 美味的翘嘴鲌从何而来?
来看连续报道“95后北京小伙儿探秘《水下的故乡》”。历经1400多公里,祁昊来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这趟旅程缘起他在北京品尝到的美味——丹江口翘嘴鲌鱼。
翘嘴鲌鱼并不是生活在水库里,这是祁昊到了丹江口后才得知的事儿。10年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为了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十堰境内湖库里的18万只网箱被“清零”,其中,仅丹江口市就有12万只网箱被拆除。勤劳善良的十堰人开启了“岸上养鱼”模式,祁昊在北京吃到的鱼,就来自这里。
纪录片《水下的故乡》水下摄影师 祁昊:这个鱼很大很漂亮,这大概有三斤多,很漂亮,四斤了,这就是咱们北京餐桌上吃的鱼。
由于丹江口的水好,产出来的鱼,肉质鲜嫩、入口即化,翘嘴鲌因此备受食客青睐。岸上养鱼,如何保证水的品质?带着疑问,祁昊来到了丹江口库区的均县镇,在这里他找到了答案。
纪录片《水下的故乡》水下摄影师 祁昊:咱们现在的养殖的叫智慧渔业是吧,那它有什么污染排放吗?
十堰丹江口市奔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许柳:我们一般做的是零排放,那个粪便处理好了以后,外面有个专门过滤的池子,那个池子往外面上了一个机器,我们的废水都可以达到二类水。
纪录片《水下的故乡》水下摄影师 祁昊:就是只要是养完鱼再排放出去,也是达到二类水标准,达到二类水标准我们返回来又用,就是循环在利用这个水,鱼种很丰富,银鳕鱼、加州鲈鱼、太阳鱼。
以翘嘴鲌为代表的鱼儿们“跃”出十堰,游向北京及全球。2023年,十堰全市设施渔业水产品产量达到1.82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4.6亿元,设施渔业规模占全省四分之一,上岸渔民们奔赴了新生活。替这些渔民高兴的同时,祁昊也更加想要潜入水底,去看看翘嘴鲌曾经的故乡。下期节目,继续关注祁昊在丹江口的探访之旅。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郭明辰 俞易 毛捷 全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