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湖北:八旬老人“守艺”六十载 鼓书声声盼传承
湖北省孝感安陆市民间传统说唱艺术“德安鼓书”,又称德安评书。采用地道的安陆方言,配合鼓、扇、板进行声情并茂的演绎,是独特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产物。在安陆市辛榨乡,有一位鼓书艺人,从年轻小伙到耄耋之年,“守艺”长达60年之久,他就是德安鼓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辛德井。
架好方桌,摆上小鼓、简板,不一会儿,辛德井的的三尺“舞台”就搭好了。板起鼓起吆喝起,一段佳话声声入耳,自与鼓书结缘,辛德井总是能拿出最佳状态面对每一位观众。
辛德井带着德安鼓书走遍了澴川大地,深受广大农村百姓的欢迎,创作的曲艺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奖项。如今,84岁的他最忧心的便是鼓书的传承。在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辛德井整理出版《德安方言评书集》一书,其中包含曲艺新篇22篇、民间故事74篇、长篇大书4篇,全书共10万多字,希望年轻一代更多了解这门艺术,守正创新结出新时代德安鼓书的硕果。
据介绍,安陆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74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1名,非遗展馆2个,非遗综合展厅2个,传习所、传承基地10多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和“安陆市非遗认定和保护制度”等4项制度规范,并将非遗保护纳入了安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定期开展非遗“六进”活动和非遗线上线下培训指导活动,让非遗走进群众、融入生活。
在另一边的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袁家铺村,民间艺人正在通过选竹、破篾、扎篾、剪纸……,精心赶制出传统的龙头、龙尾。黄州滚龙成功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迄今已有100余年历史。龙灯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使用的材料包括竹、木、纸、布等。制作完成的龙灯最长可达280米,龙头重约三十多斤。在滚龙灯的表演中,龙在地上翻滚,表演者从龙身上跳过,场面壮观,极具视觉冲击力。滚龙灯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祭祀、舞蹈和音乐。黄州滚龙最长可达163节,由200多人共同舞动,场面蔚为壮观。舞龙者随着鼓乐节奏,引导巨龙在云灯中穿梭,变化无穷。
黄州滚龙灯分布在多个区域,49条龙灯遍布全区138个村(社区)。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不仅展现了华夏民族对龙图腾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而且其历史悠久,已有140余年的传承。黄州滚龙的结构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构成,节数为单数,短的数十节,长的可达数百节。黄州滚龙灯有三个核心要诀:一是龙身圆,二是动作造型圆,三是和谐统一的圆融意境。
(来源 垄上行 黄冈台 编辑 黄远 舒畅 编审 朱兵 监制 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