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荆楚文化精神 建设长江文化高地 | 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建设长江文化高地,湖北将“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与“有效传承发展”作为重要抓手,让文化自信深植于心,生生不息。
青海的加牙藏族织毯、云南的白族扎染、四川的郫县豆瓣、湖北的汉绣……从长江文化艺术季“锦绣长江”非遗展示,到湖北省“非遗三进”和长江流域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今年以来,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让非遗有了更平易近人的新表达。
江西瑞昌剪纸非遗传承人 雷丽娟:最大的特色就是不画稿,直接一刀成型,每一幅都是原创,再剪不到一模一样的。
在湖北,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也成为产业振兴新亮点。依托“非遗+文创”“非遗+电商”,黄梅挑花、英山缠花、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焕发新生机,借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依托国家级非遗“蕲春艾灸疗法”,黄冈蕲春大力发展以蕲艾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蕲艾品牌价值达13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近30万人就业。
“非遗+”也走出了文旅融合新路径。体验非遗技艺、探寻非遗味道、观看非遗展演……游客对非遗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湖北一批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因非遗而扬名。十堰竹溪县的夯土小镇,借助“竹溪蒸盆”这一省级非遗项目,推出20多种蒸盆宴;恩施州巴东县将非遗项目土家族传统婚俗搬上了舞台,打造沉浸式实景剧《千年巴东一夜回》。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所实习研究员 余召臣:最近发布了8条以非遗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不光是创造了文化旅游的一个新的表现形态,还带来了旅游经济收入以及创新非遗的保护传承。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近年来,湖北还多次参与文化“出海”项目,组织非遗项目赴新西兰、阿联酋、埃及等国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就在本月初,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汉归元庙会和全国各地近30个非遗项目被写入春节申遗文本。
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王建军:春节是我们中华文化最大的IP,把本土文化、地域文化全部都“走出去”,形成了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景象。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 朱哲鋆 陈凯歌 巴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