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大冶 | 转型发展蹚新路 千年古县蜕变工业之城
转型发展蹚新路 千年古县蜕变工业之城
“天地为火炉,造化为大冶。”凭借高超的冶炼技术,大冶曾屹立在时代的生产力之巅。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大冶撤县建市。30年间,因矿而兴的大冶,实现从地下到地面、黑色到绿色、低端到高端、矿冶到制造的产业结构转型,造就了一座迅速崛起的工业之城。
11月30日,2024大冶·上海新质生产力产业投资推介会在上海召开,现场共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额283.5亿元,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项目。
江苏郎克斯智能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贾生侠:“我们正准备在大冶投资20000平方米厂房,税收近500万元,带动就业500人左右。”
推介会上,以氢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近年来,大冶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加快构建“3+2+1”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氢能产业“制-储-加-用-研”各环节的示范工程相继落地,让投资者信心倍增。
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工艺部长 艾波:“本次签约项目的是膜电极产线,属于氢能产业链的中游,能够延伸和完善大冶的氢能产业链,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矿”到“氢”的转型路,背后是大冶向“新”图强,敢于再攀新质生产力高峰的精神。本世纪初,大冶500多家矿山上活跃着近10万人的采矿大军。对资源“依托而不依赖”,2006年6月,大冶作出了自发进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决策:关停1000多家“五小”企业,停止审批矿企,封存一批矿井,引导100亿元民间资本转向等。当年10月,湖北冯家山硅纤有限公司抛弃过去粗放型的开采方式,走上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全新采冶之路。之前,硅灰石原矿石的市场价在每吨300元,如今,原矿石经过全程自动化生产线处理,产出绿色环保型功能材料,正以每吨8000元的价格畅销海内外。
湖北冯家山硅纤有限公司一厂厂长 汪礼刚:“像我们以前只能出售原矿石,通过智能化升级 绿色化转型,我们实现了硅灰石原料从提纯、分级到封装等环节,全程自动化操作,不留一点废料。”
从“一矿为主、工业独大”转为“三产并进、协调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可忽视。劲牌有限公司扎根大冶已有71年,凭借多年来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在大健康领域收获丰硕的成果。
劲牌有限公司劲牌研究院技术管理部部长 许银:“劲牌建立了道地药材直供种植基地,成立了基础应用研究机构,从原料到生产到产品,实现全产业链科技赋能。”
在劲牌这艘巨轮的带动下,一批配套企业纷纷技改扩能,迅猛发展,目前,大冶拥有生命健康企业34家,实现产值143.6亿元,力争到2025年打造出300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劲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华旺:“近年来,我们也再加大投资,计划新开工的劲佳智能包装项目,总投资3亿元,新增4条智能生产线。”
与劲牌同年代诞生的湖北迪峰,从县办企业成长为换热器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国家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中,迪峰换热器既解决了设备运行过热问题,又能大幅节省能源消耗,为输送巨量绿电贡献“大冶力量”。以迪峰为龙头,大冶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已汇聚企业128家,实现产值130亿元。
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伍文明:“(政府)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同时为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333家高新技术企业让大冶吃上“技术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20%,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2024赛迪全国百强排名中,大冶上升至第55位,实现八年八进位。
乘势而上谱新篇 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
从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到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30年来,大冶走出了一条从依赖资源到倚靠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之路,更以“亲商、安商、暖商”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炉火映古今,创新无止境。传统产业持续改造提升的同时,大冶的新兴产业也展现出蓬勃生机。抢抓新能源车轻量化风口,立中车轮依托大冶原有的铝型材产业,投产两年便发展成为湖北省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
立中车轮(湖北)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 陈庆盼:“今年1-10月份实现产销铝合金车轮165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45万只,增速38%,产值实现5.2亿元。”
自2021年长城汽车大冶基地项目入驻,大冶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如今,华锦智能装备生产的离合器压盘、曲轴,成功打入华为、比亚迪等企业产业链,大冶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企业15家,实现产值164.4亿元。
黄石大冶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曹晓溪:“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到2026年,一个500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诞生。”
近两年,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连跨两个千亿量级,成为第一大产业,大冶抢滩布局,引进培育了电子信息“链主”企业大美科技,在2023年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大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负责人 夏志清:“未来的目标就是做mini面板,它的应用场景就开始由工程类到商显,到消费级。”
随着产品竞争力增强,订单量日渐攀升,大美科技今年已顺利进规,同样在今年完成进规的惠盈显示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9个月,预计今年底可突破产值1亿元。
湖北惠盈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卢芬芬:“园区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在项目前期为我们解决了证照办理、用电、用工等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大冶湖高新区将每年4月28日设为“营商环境日”,积极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科创供应链平台、政银企服务平台,贴身又贴心地为企业解难题。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张燕华:“持续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收集企业技术、市场、订单等问题50余个,全部协调解决,落到实处。”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局局长 陈金凤:“坚持‘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时时有反馈’,真正从企业立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企业的信任感。”
2023年,大冶市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湖北省第7,实现四年四进位,连续两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连续三年先行区创建数量在全省县市区并列第一,营商环境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宁 肖璇 邓思弦
大冶台 黄婕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