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跟着课本看湖北 | 小雪节气 解锁文物里的御寒“神器”
长江云新闻 2024-11-23 18:53:37
今天(11月22日)迎来小雪节气,寒意渐浓,在没有暖气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御寒过冬的呢?我们从文物中一探究竟。
今天上午,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藏文物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283件来自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丝织精品中,中国丝绸长袍、俄罗斯丝绸棉服、伊朗丝毯等,都是冬季御寒的时尚“单品”。
湖北省博物馆讲解员祁月:“这件男士的长袍它上面刺绣的是五爪的龙,周围是密集的祥云的样式,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晚清图纹样式。它的原材料有丝织品,使用到了棉布,在内里穿上厚重的皮毛,还要套上一层珍贵的丝织品。”
除了用棉服取暖,聪明的古人早就用了上“暖宝宝”。考古发现表明,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掌握了烧土面和建造灶坑的技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取暖设备进一步升级,可移动的镣炉应运而生。湖北省博物馆里就藏着不少古人的“御寒神器”。
记者尹晨:“在我身边的这套铜炭盆套装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也是古代的‘暖气’。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三件套:铜炭炉、铜箕和铜漏铲。铜箕是仿了竹编的形状,用来盛放木炭。铜漏铲上有53个洞,用来筛炭。筛好的炭投放到铜炭炉中,一整个冬天就能暖意洋洋。”
在襄阳市博物馆,这里还收藏着一件战国时期的铜熏杯,由于它特殊的镂空纹饰设计,不仅能熏香,还可以当作暖炉使用。
襄阳市博物馆讲解员刘继萍:“铜熏炉除了可以焚香让室内更加芬芳之外,它也可以在冬天起到让室内增温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有展出鉴,在冬天也可以盛放更多的热水,保证室内的温度处于一个温暖的状态 。”
(长江云新闻记者 尹晨 张雪晶 宛宇)
责任编辑 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