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跟着课本看湖北丨高手在民间 沿江13省区市文化艺术传人亮相咸宁
11月22日至23日,2024年长江流域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活动在咸宁启动,来自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的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亮相,将可感可触的长江文化带到观众眼前。
从雪域高原的藏戏唱腔,到江汉平原的雕花剪纸;从羊楼洞古街的青砖茶香,再到江南水乡的苏绣工艺,不同地区的非遗传承人们带着绝活儿在咸宁市人民广场展示。其中,许多珍贵的非遗作品首次亮相湖北。
记者杨岚:“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学过一篇《核舟记》,‘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那这件作品就是完整还原了《核舟记》。这艘船的造型和书中所介绍的一模一样,苏轼和他的好朋友佛印、黄鲁直,坐的位置和形态都和书中记载是一样的。”
这件艺术展上的“顶流”,出自江苏省非遗传承人陈素英之手,已经保存了28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件复刻的核雕作品《核舟记》。
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陈素英女儿柴丽萍:“这一颗它的原品是在台北的,在1996年的时候我们把它仿制出来,我们都是用肉眼雕刻。你看这个窗是都可以开合自如的,每一面是四扇窗,一共八扇,每个人物的神态是要做到特别精细。”
记者:“这个多大啊?”
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陈素英女儿柴丽萍:“4.8厘米左右。”
在剪纸作品展区,江西瑞昌的非遗传承人雷丽娟,用一把剪刀,在一分钟时间里就剪出了一幅“蝶恋花”。
江西瑞昌剪纸非遗传承人雷丽娟:“最大的特色就是不画稿,直接一刀成型。每一幅都是原创,再剪不到一模一样的。这种东西剪出来比较灵动,比较自由,因为剪刀随着心。”
长江流域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比如在湖北,以仙桃、鄂州雕花剪纸最为出名,它所用到的工具是刻刀,这种工艺更加精细精准,而且还能将纸张叠在一起,一次性雕刻出多个作品。
湖北仙桃雕花剪纸非遗传承人张慧:“我们的雕花剪纸主要是服务于现代社会,比如说我们做的这个小文创的书签,这个是龙年的书签。”
在民间舞蹈展区,贵州侗族大歌、湖北恩施民歌、云南德宏葫芦丝演奏等节目竞相登场;戏曲展演中,黄冈黄梅戏、咸宁提琴戏、藏戏、江苏昆曲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江苏省昆山当代昆剧青年演员王婕妤:“昆曲到现在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特点就是一唱三叹。昆曲的曲调、曲词特别美,都是才子佳人的这些故事。”
黄石阳新县采茶戏传承中心青年演员方学海:“比较喜欢这一类的东西,每个剧种都会需要有接班人,我们就要一直传承下去。”
活动还设置了绘画、编织、雕塑、书法等十大艺术类展区,来自长江流域的45家参展单位带来了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让广大游客领略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杨岚 朱哲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