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孝感云梦:一灯一影一布 千年皮影 “艺”心传承

长江云新闻  2024-12-17 18:30:06
分享到:

云梦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性传承人,75岁的秦礼刚,与皮影相伴40余年,在方寸舞台间度过了大半载艺术人生,用热爱让这项具有千年历史的民间文化紧跟时代的步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秦礼刚的故事。

一腔唱尽古今事,双手挥舞百万兵。一盏灯,一方幕布,激昂的鼓乐和高亢的唱腔背景下,皮影人在幕布后上下翻飞。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梦皮影戏。

云梦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秦礼刚:“皮影戏在国际上,被誉为电影电视动漫的鼻祖,世界上好多的国家都有皮影戏,但他们都承认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云梦地处江汉平原,江汉平原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融绘画、雕刻、美术、音乐、说唱等于一体,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与其它地区不同,云梦皮影又被称作“一肩挑的艺术”、“二人班”。

云梦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秦礼刚:“艺人的演出的道具就用箱子装着,一条扁担就来把我们的两口箱子挑着,多数还是靠在农村演出,每天下地干活一天3毛钱。我学会了皮影戏,晚上两个人演出,三个小时就有10块钱。”

秦礼刚出生于1949年,从小就对皮影戏着迷,他回忆说,小时候没钱买票,自己就到茶馆后台,用小刀把木板挖个指头大的窟窿,使劲往里头瞧。1978年,秦礼刚拜著名皮影艺人陆春元为师,正式学习皮影制作和传统皮影戏表演。

云梦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秦礼刚:“男女老少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唱,一张嘴巴在说,学起来是很难很难的。一年演364天,就是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一天不演,我坚持了30年。”

为了吸引更多人来看皮影戏,秦礼刚创作了200多部新剧目,加入现代题材内容,还对小小的传统皮影舞台进行了创新,加宽加长了表演皮影的纱幕,皮影制作也进行了体量的放大。

云梦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秦礼刚:“我的那个老虎眼睛可以眨,眼珠子可以转,舌头可以伸出来咬。两个手表演10个影人。”

21世纪初,随着皮影从民间走向规范化、职业化、系统化发展,秦礼刚从茶馆驻唱的演员,成为半职业化的皮影艺人。他带着云梦皮影拿遍了大奖,走上国际舞台,皮影不再是扎在土壤里“乡音”,而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云梦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秦礼刚:“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就是到法国,后来去了塞浦路斯、阿联酋、韩国、俄罗斯。”

非遗要走得远,还得有人接棒。随着电视、网络时代的到来,皮影慢慢淡出大众视野,叫好不叫座,青黄不接的难题摆在面前,年近80岁的秦礼刚也很难再坚持每天演出,去哪里找接班人?还是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他一直奔走在各个城市,给小孩子们上课,给大学生们传艺,他深信多一次演出机会,就多一些了解或是爱上皮影的人。晚上,在云梦县政府前的广场上,秦礼刚和家人又搭起了台子,很多头发花白的老朋友们纷纷来捧场。

云梦市民 喻超:“小时候皮影戏表演挺多的,现在就挺怀念。我也是希望像这样的节目,以后也慢慢继续能传承下去。”

云梦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秦礼刚:“每次台子一搭大家都围拢来了,那个心情就很不一样,觉得大家很喜欢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过去2000年来,它一直没有终止的。”

在现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驻足观看,拍手叫好,越来越多的人从台前走到幕后,关注荧幕之后的故事和这群坚守的老人,相信这份“被看见的力量”将为非遗传承带来更多的可能和希望。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 陈凯歌

云梦融媒体中心 李铮 王顺 大悟融媒体中心 安陆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