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荆楚·与廉同行∣寻访“党史上最牛的中学”
在武昌昙华林,坐落着一所堪称“党史上最牛的中学”,它是湖北第一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红色学校,这里走出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被誉为“湖北革命的摇篮”,让我们一同走进---武汉中学。
记者 裴思旎:青年学子的琅琅书声,在武汉中学激荡穿越了一整个世纪。一百多年前,这里是湖北省第一个实现男女同校、第一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荆楚大地的革命‘火把’,可以说就是从这里点燃的。
1920年,私立武汉中学成立了武汉乃至湖北的早期党组织和团组织,让武汉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城市,也让湖北革命的火种,从这里传播到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黄麻起义等战场上。这里,还走出了中共一大的三位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1927年爆发的黄麻起义,十个指挥里就有六个毕业于这所私立中学。
武汉中学党政办副主任 程诗尧:这里就是私立武汉中学校教室的复原场景,董老曾在此教授国文、陈潭秋教英文并担任班主任、李汉俊教授社会学,还有李大钊也应董老之邀在此讲学。可以说师资阵容非常豪华,但是办学过程却是极为艰难的。
武汉中学名为“私立”,实为“党立”,它是全国唯一一所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的红色新式学校,担负的是“教育救国”的历史重担,当时的创办人共有九人,分别是董必武、张国恩、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倪季端、江文波、雷大同、刘觉民,除雷大同捐120元外,董必武等人各捐20元。
武汉中学党政办副主任 程诗尧:这是董老当时在典当铺,数九寒天之际,他把身上唯一(值钱)这一件皮袍典当了20元钱,可以说这种克己奉公的品质,(董老)是秉持了他一生的。
董必武在回忆时,曾概括了当年办学的十大特色,其中有两项是属于湖北首创。一是,率先在国文课上采用白话文讲课,向学生们传播革命真理。二是,率先采取男女同校和男女同班,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禁锢。
记者 裴思旎:当时的办学特色里,还有没有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
武汉中学党政办副主任程诗尧:“有两点我的印象很深刻,第一点就是我们学校的报名费和学费比同时期武昌私立中学要低,学费低了三分之一报名费低了六分之一;第二点就是职教员工资质很高,但是薪水只有别校的一半。董必武和校董会的另外几位职员甚至是不支薪就参与教学工作的。”
当时,教师们都纷纷遵循着“朴、诚、勇、毅”的校训,这是董必武在学校创立之初亲自确立的。
武汉中学党政办副主任 程诗尧:“朴诚”来自于董老的家训,后来在建校的时候又加进“勇毅”二字。“朴”就是要朴实,艰苦朴素;“诚”就是要真诚;“勇”当然是勇敢;“毅”就是要坚毅,有恒心有毅力。
这四个字,董必武践行了一生,不仅是他立德立身的根本,也是他治家传家的遵循。
武汉中学党政办副主任 程诗尧:这是当时读初中的女儿董楚青和父亲(董必武)吃饭时的场景,(董楚青)当时不小心把饭粒掉在桌子上了,董老就指出来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粮食也不要浪费。自此之后,楚青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董必武坚决不给家里人“捞好处”,对身边人“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上要东西,不许假借自己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特殊化,不许接受礼物。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亲友认为他做了“大官”,陆续写信给他提出安排工作、调动工作、照顾生活等请求。对此,董必武一律回信婉言拒绝,并谆谆教育他们:“我受党的委托,人民的信任,参加国家领导,是各项政策制定的参加者,也是维护者,决不能利用职权给自己的亲属批物资。”
武汉中学校长 艾建红:创校之初,董必武就将廉洁奉公、追求真理的精神品格融入到‘朴诚勇毅’的校训之中,这也是我们学校健全人格教育的精神来源,在当时,董必武那种为国家民族振兴牺牲小我追求大我的精神品质,不断砥砺着我们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也是现在共产党员和干部所必须继承和学习的。
百年光华,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武汉中学孕育时代火种的使命。这些火种,在荆楚大地蕴散着朗朗正气,也奔赴山海、逐梦蓝天,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着绚烂墨迹。
(长江云新闻记者 裴思旎 李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