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南水北上 十年印记|基层干部陈珊:爸爸 您走过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长江云新闻  2024-12-16 19:39:09
分享到:

系列报道《南水北上 十年印记》,在普通人的故事中感受时代变迁。请博为带来丹江口基层干部陈珊的故事。

这本移民日志,是14年前牺牲的移民干部陈平成的遗物。“能看到南水进京,我就知足了。”这是他生前常说的话。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陈平成的女儿陈珊作为移民代表行走调水线,替父亲完成了当年的遗愿。今年,在丹江口库区,我们又与陈珊重逢。这次的故事,有些不一样。

现场声:你看那个人是谁呀?是爷爷。宝宝真棒。

清晨,陈珊带着家人来看望父亲,告诉他,他牵挂的一江碧水,已经通水10周年了。父亲离开的那年,陈珊24岁。记忆中,父亲总是忙碌,很少在家。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干部 陈珊:特别累、特别忙,照顾家庭实在是太少了,不想自己以后也是这个样子,所以我其实最开始是很反感去乡镇工作的。

父亲陈平成生前是丹江口移民局六里坪移民工作站的干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六里坪镇需动迁16044人,作为移民的后代,陈平成主动请缨,揽下了最急的活儿,动员村民外迁。

陈珊的母亲 杨全华:20多万块钱(移民工程款)他装在身上,他不走大路,他不敢走,他抄小路。以前这些河道还没改的时候,他用薄膜袋子在腰上一缠,将钱塞到里头,从水里趟过来,回来以后脑袋都冻得冰块子一样。

在陈珊的记忆中,父亲话不多,但只要有移民来访,他总是热情、耐心接待。2011年12月19日下午,父亲在验收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出事时,父亲的背包里,还有他随身携带的那本移民工作日志。能为父亲做点什么?能为这片他牵挂的土地做点什么?这样想着,她走上了父亲走过的路,成为了一名乡镇干部。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干部 陈珊:这个路它就是绕着这个山在往上走。

这条盘山公路,通往沙沟河村。这两天,村里的橘子刚收完,但产量不太好,陈珊很着急,特意请镇上的农技人员来看看。

现场声:你剪的(树枝)有病虫在里面,你要带出橘园。

来的次数多了,村里的人都认得她。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沙沟河村村民 王忠华:这闺女跟她爸爸一样细心,问到哪、说到哪、答应到哪。

“像她爸爸一样”,这是陈珊听到的,最美的赞赏。不同的是,当年,父亲是为了移民能搬得出,而现在,她是为了让移民能稳得住。这几天,陈珊又忙着为村里的留守妇女找工作,连着跑了很多地方。她准备去蒿口村试试,这两年,蒿口村的电商发展得很红火。

数字电商基地电商部负责人 潘荣丽:她只管卖,所有的发货等等一切问题都是我来承担。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干部 陈珊:就你们来弄?

乡村振兴数字电商基地电商部负责人 潘荣丽:我们来弄。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干部 陈珊:做得好一点的话(月收入)大概?

乡村振兴数字电商基地电商部负责人 潘荣丽:那轻轻松松可以搞个一两万。

听起来很不错,陈珊赶紧把合适的人选喊了过来,大伙很热情,有的带着孩子就来培训了。可直播技巧学了一堆,一上手就有点崩溃。

现场声:忘词了。

好在大伙热情挺高,她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工作10来年,陈珊习惯了走村入户,在与村民的一次次交谈中,她读懂了父亲当年的选择。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干部 陈珊:当你走在乡村的土地上的时候,他们就很热情的一张笑脸,会喊你闺女来坐一下,一说到我爸的名字之后,他们就会说陈平成是个好人,特别温暖、特别和谐,我就渐渐和他们融为一体了,不再是心里面拉开距离的。

入村途中,陈珊经常走这条盘山公路,当年,沿着这条路,移民们告别故土;如今,这条路,已经成了通往外界的致富路。停在路边、望向大山,陈珊想告诉父亲,这条路,她走得踏实,也走得坚定。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干部 陈珊:当我遇到困难或者是我不想做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爸当时肯定也是走在这条路上,他都从没有退缩过,我觉得我也可以,而且不孤单。

怎么会孤单呢,那可是父亲来时的路。这条路上,他没看到的风景,陈珊要继续去经历、去感受。就如同10年前,这江碧水成功北送时,她随母亲一路北上,这些画面与父亲当年北上调研时的留影,隔空对话,一家人在相框里,再次同行。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干部 陈珊:他没有看到通水,但是我们帮他看了,和我爸在一起,相当于他也去了。

父亲离开14年,这些山,这片水,早有了不一样的风景。两代人,同一个梦想,生命共此相连,互为生长。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干部 陈珊:我不光是在做我爸爸做的事情,而是在做我们丹江口每一个人他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小小的梦想,如果坚持努力的话,它就会变成一个伟大的壮举,这就是南水北调。

(长江云新闻记者 梁蕊 陈赟 赵龙文 李慕文 丹江口台)

责任编辑 陶多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