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襄阳“优大集”:农产品深夜“上线” 近万农民走上“共赢链”

长江云新闻  2024-12-14 15:01:46
分享到:

在襄阳,本土企业优大集平台,让传统农民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把农产品都“搬”上了网。让我们跟着记者走进菜地看变化。

傍晚时分,记者和村民们一起来到襄阳市卓营村的菜地,采摘刚刚成熟的黄瓜。

黄瓜采摘了不少,但是能卖出多少钱?王春凤也吃不准。长久以来,像王春凤一样的菜农们,都是晚上采摘,早晨去市集上售卖,自家蔬菜能不能卖出个好价格还得碰运气,直到菜地里来了一群年轻人。

优大集(襄阳)商户管理专员:把你商品的照片放上去,备注就是比如说刚上市的黄瓜或者是老黄瓜,还有出售的规格,我们全部都把它细化出来。

优大集(襄阳)商户管理专员 刘丹均: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要把几百个商户的数据拿出来分析,他为什么订单这么少,跟他共同来分析是不是要增加一些品类,是不是要更新一些新鲜的商品。

在优大集平台上,订单式的订货能让农民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减少库存积压。优大集平台还承诺,大家的农产品可以免费放在平台售卖,直到销量提升,才会逐步收取市面上最低的服务费。平台业务员还告诉王春凤,黄瓜要分个头卖,小的作为水果卖,大的作为蔬菜卖到酒店,比混在一块卖价格翻出一倍来。王春凤在采摘后,也养成了分拣的习惯。快速分拣完后,王春凤很快离开了菜地,再见到她的时候,月亮已经爬上了梢头。

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卓营村村民 王春凤:我们下午摘的小黄瓜就被网上下订单了,我现在打包给它送到物流园去。

长江云新闻记者 艾思航:现在凌晨了,再把黄瓜送到物流园不会觉得很辛苦吗?

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卓营村村民 王春凤:网上走的量大,我们不怕,销售收入也提高了一倍。

在物流园里,像王春凤这样打包的农民近万人,平台上弹出的订购单贴满了秤,坐在蔬菜堆里的她们,手脚麻利地装着袋。

长江云新闻记者 艾思航:贴了这么多,都是今天晚上平台找你们订的单子吗?

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卓营村村民 李瑞:不光这些,还有这么多嘞。越快到,物流园那里人就少一些,不然到时候很挤的,我们车挤不进去。

深夜,农民三三两两骑着载着农货的车来到物流园,试运营了2个月的优大集物流园有60亩,新增了生鲜冷链集散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等,每天光是蔬菜交易量就有100吨左右,我们也跟着王春凤的车来到这里。

长江云新闻记者 艾思航:有了线上订单,农民也乐呵呵地自愿改变了作息,原本都是清晨去赶集卖货的农民,凌晨一点这会儿反而集聚在物流园,各自按平台上自家农产品的收购量进行着打包,一旁满载着农货的皮卡也在陆续驶入卸货。

夜晚似乎才是这片园区的主场,新鲜农货在这里被分区检测、集散,清早就会被运往各个下单的商户。

襄阳市黄牛庄总经理 邓婕:之前我们酒店采购的时候,都是要安排专人专车,很早就去批发市场买菜,自从有了优大集这个平台,我们基本上大小物资都是在上面采购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的商户价格公开透明,买的任何的物资,都可以追根溯源提供资质,食品安全这一块也特别有保障。

从2016年起步到现在,优大集供应链的平台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6亿元,现在,入驻到平台的农产品销售商也已经有9000多家,当地近万名农民参与进来,走上一条“共赢链”。

优大集襄阳站站长 周国成:利用“互联网+”赋能农产品数字化流通,通过供应链连接起农民、商户及消费者,目前,襄阳市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已试运营,(力争)将湖北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城市站点,将本地农产品地域品牌推广到全国。

(长江云新闻记者 艾思航 张雪晶 通讯员 张琴)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