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文化中国行 | 微雕:在纤毫之间书写“指尖传奇”

长江云新闻  2024-12-10 21:47:18
分享到:

微雕艺术是我国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微雕匠人如何在纤毫之间不断刷新“指尖传奇”。

在微雕匠人眼中,方寸之间便是广袤天地。在极致空间内,融合书法、绘画、篆刻、雕塑等技艺,无论动物植物、人神仙魔,都能被刻画得灵动传神。

微雕艺术非遗传承人、湖北省博物馆工艺美术研究中心高级工艺美术师 仵峰:在甲骨文(殷商)时期就已经有微雕的雏形,因为局于甲骨比较小,把文字微小化,尽可能把更多的内容刻在甲骨上面,文字更多的都是祭祀的内容,卜辞越多祭祀更为隆重,当时最小的卜辞应该是在1到2毫米左右。

到了唐宋时期,微雕的题材以诗词书法居多,直到明清,微雕达到鼎盛时期,不仅在尺寸上更为精细,内容也更加丰富,涵盖了山水画、人物肖像等,制作的材料也从龟甲兽骨扩展到珍珠、贝壳、象牙等。作为微雕艺术非遗传承人,仵峰出身玉雕世家,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常世琪先生,从事微雕已有30多年,在直径0.1毫米的发丝上,他也能雕字刻画。

微雕艺术非遗传承人、湖北省博物馆工艺美术研究中心高级工艺美术师 仵峰:1992年新加坡吉尼斯纪录的现场,(师父常世琪)通过盲刻的手段,两公分的头发上面雕了308个字母,到现在这个纪录还没被打破,微雕它是需要你整个气息能够调下去,心跳的控制非常严格,能够降到(每分钟)50次左右 ,这是非常非常极限的。

一幅微雕作品通常需要十几道工序,除了精湛的手艺,雕刻的工具也极其重要。根据雕刻的材质、使用习惯,仵峰打造了一套独一无二的微雕“神器”。

微雕艺术非遗传承人、湖北省博物馆工艺美术研究中心高级工艺美术师 仵峰:正常的刀子大概(头发细度的)1/6,雕发雕的话刀子只有头发的1/20,用显微镜平常刻微雕的时候大概是放大10倍左右,用刀的方式和用笔的方式,能够结合到一起,才能把书法的效果表达出来。

微雕学习周期长、综合水平要求高,如何将这项“独门绝技”更好传承下去,是仵峰一直思考的问题。

微雕艺术非遗传承人、湖北省博物馆工艺美术研究中心高级工艺美术师 仵峰:跟一些玉器、玉石、首饰这一类在做一些融合,让大众能够在市场上能够认可、接受,更高端的就是做一些私人的定制,(省工美所)跟中国地大联合起来,做一个研究生的(创新)工作站,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流平台,参与进来,这个东西它就(可以)一直发展,一直有传承。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 王磊)

责任编辑 杨雨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