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嘉鱼:服务“一老一小” 共建和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我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这项工作进一步做精做准,为乡村振兴贡献‘半边天’的作用!”这是日前,四邑村党委委员兼妇联主席陈望喜在干群座谈会上的郑重表态。这也是其二十多年如一日,真情服务“一老一小,共建和美乡村”的真实写照。
四邑村位于嘉鱼县西北部,共有村民1108户,常住人口4207人,流动人口1600人。随着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逐渐增多,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也随之增多起来,如何丰富留守老人和留守孩子的精神生活成为了摆在四邑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999年,陈望喜担任村妇联主席后,迅速行动起来,用心用情投入到服务“一老一小”、共建和美乡村的工作中。
真情暖“一老” 共建和谐乡村
在四邑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752人,占总人口的18%以上,老龄化问题突出。陈望喜用真情温暖老人,带领大家开展一系列敬老活动。
为解决老年人“做饭难”“活动少”等问题,陈望喜与村党委一班人一起在村里建立起了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邻里食堂”,老年人活动中心有唱歌、弹琴、书法、腰鼓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热闹不已。而每当开饭时间,来“邻里食堂”吃饭的老年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手上都提着自备的食材,大家同心协力做了一桌美味的料理。“既节省了花销,又能随时吃到自己想吃的菜。”村民周婆婆开心不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村里还建立了“四邑村医养服务驿站”,招引了大学生村医,提供医疗、助餐、临时托护等医养结合服务。同时,该村医养服务驿站依托村卫生室改造建设,辐射全村,实现了看病治病、没病防病,医疗养护一体化,真正做到了“医养结合”。医养服务驿站成立后,还增设中医理疗床位4张、医养结合床位7张,可提供按摩、针灸、艾灸等中医服务,每年都会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免费的体检,此外,陈望喜带着公卫医务人员走村串户,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医务室制定了老年人健康风险管控一览表,根据老人身体状况、管控等级进行分类,使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一目了然。
为了让服务更细致,陈望喜经常组织志愿者走访村里的老人和困难家庭,同他们拉家常、听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问题,了解大家的需求。特别是将残疾人的需求放在心尖上,入户的同时为其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并做成了“阳光台账”进行持续的管理。
真心护“一小 ” 共建幸福乡村
四邑村80%以上年青人在外打工,其中在外打工的年青妇女就有500多人。村里共有629名儿童,其中有30多名留守儿童。陈望喜用心用情用力为村里孩子们提供温馨服务,共建幸福乡村。
为营造儿童美好的生活环境,陈望喜发动创办了儿童活动中心,推行村、学校、妇联“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定期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培养他们交流协作能力;发动“爱心妈妈”、“知心姐姐”,与他们谈心、交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们克服各种不良习惯,克服精神上的寂寞和心理上的孤独感。同时,她还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消除家庭暴力”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法律宣传,维护儿童的切身利益。
在四邑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的“彩虹行动”暑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几名身穿红马甲的年轻大学生有的在为孩子辅导作业,有的正手把手教孩子画画……孩子们也会时不时抬头与大哥哥大姐姐们互动。场面十分温馨。这是在陈望喜开展的“彩虹行动”所看到的一幕。她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场地资源,招募高校大学生等志愿者,在暑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的科普教育、素质拓展、爱心陪伴等志愿服务的公益项目。
2017年以来,在四邑村,每天一到下午四点半,村文化中心就迎来一群群孩子们。来这里的孩子,有的从书包里掏出本子开始做作业,有的则从书架上取出图书认真阅读。这正是潘家湾镇四邑村开展的“四点半学校”。孩子们坐在桌子前认真阅读着课外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阅读之后,有的孩子拿出画笔画画,有的孩子拿出拼图和串珠,不一会儿,一张张独立创作的图画和各种各样的小模型便“新鲜出炉”。
“村里开办这样的学校,让孩子们在娱乐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提高了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远离了电子产品,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空间。”不少学生家长表示,“四点半学校”通过积极开展课业辅导、特长培训、安全教育等活动,用爱和陪伴为孩子们打造好“第二课堂”,有效地缓解了家长的压力,培养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氛围。
为丰富儿童们的课余生活,2018年,四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给村里孩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走进书屋,不到100平方米的房间里有藏书3000余册,内容涵盖经济、文化、农业、法律、卫生、少儿读物等。开办以来,儿童假期借阅率达80%以上。
精心为“一家” 共助乡村振兴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了建设好每个家庭,作为村妇联主席的陈望喜高度重视家庭文化及家风的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四邑村每季度开展一次“最美系列”评比。评比内容包括环境清洁、家园整齐、家风文明三个方面,村民代表通过举手表决,评出“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清洁家庭”等荣誉,并为获奖家庭颁发荣誉证书。
“今年评了3户,目前全村6个组已有27户‘最美庭院’,争取下半年我们全村的老百姓都能参与到‘最美庭院’的建设和评选中来。”陈望喜充满期待。
“通过评选活动,村民相互学习、相互取经,积极性非常高,活动氛围也非常浓厚,我们村会持续把活动开展下去。”四邑村主任邓志平表示。
多年来,陈望喜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比活动,先后评选平安家庭80个、最清洁家庭73个、最美庭院27个、乡贤典范8人、好媳妇58人、好婆婆46人。通过系列评比活动,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激励村民共管共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村里还坚持开展“敲锣打鼓送荣誉”活动,对受表彰妇女个人及家庭,组织巾帼军鼓志愿服务队敲锣打鼓上门送证书、奖牌和家风家训匾牌,激励更多的妇女和家庭向先进看齐,比学赶超,营造家家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陈望喜在市、县妇联的指导下,聚焦清廉家庭建设,以“家风家训亮家门”活动作为切入口,着力念好“学、写、评、送、亮”五字诀,发动广大妇女带动家庭弘扬清廉家风、共建廉洁家庭。
四邑村将清廉文化融入到村建设工作方方面面,以家庭为单位,以妇女为主体,在全村开展多样的清廉文化活动。组织“清廉家风润四邑”线上线下学习,举办各类示范家庭清廉家风故事分享会;号召妇女及家庭积极发掘家庭特征,制定或选取符合自己家庭实际情况的家规家训;开展“亮”“晒”家风活动,全村130个家风家训牌匾成为了四邑新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记者 孙剑
通讯员 张琳
一审:夏明亮
二审:熊熙
终审:张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