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中华文脉 | 仙桃剪纸 “刀”下生花

长江云新闻  2024-11-18 10:42:54
分享到:

国家级非遗项目仙桃雕花剪纸,与普通剪纸工艺不同的是,讲究的是“刻”,一刀一笔,造就了“纸上乾坤”。

这两天,“沔阳纸韵”仙桃雕花剪纸作品展在仙桃市群众艺术馆举行,50多幅作品集中亮相,其中,一幅由12生肖共同构成的福字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

仙桃市民胡林林:“特别精美,做工都非常精细。福字和十二生肖相结合,特别栩栩如生。”

生动传神的作品,源于1500多年的技艺传承,仙桃雕花剪纸讲究构图匀称、雕工纤细,人物表情、生肖神态、动作需要一刀一刀刻画,最短的作品用时一周,最长的需要一年才能完成。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仙桃还有专门的雕花工艺社,每年有超一万幅雕花作品出口到法国、波兰等国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雕花剪纸了解并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化,雕花剪纸逐渐成为谋生技能,不过,这样的好景并不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仙桃雕花剪纸省级传承人马又甫:“忙,日夜加班。那时候生意就是靠武汉人来运的货,半个月交一次货,一次货都是1000多套。每个月工资一两百块钱,相当于现在一两万元吧。”

仙桃雕花剪纸学会会长王隽:“70年代中期,因为女孩子都不搞女红了,生活的实用性不强了,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的话,当时还没有普及。”

为了不让“绝活”成为“绝版”,1994年仙桃成立了雕花剪纸学会,走乡串户搜寻最古老的雕刻手法和图样模板,并整理编辑了4本专门书籍进行记录,终于,仙桃雕花剪纸在2009年成为了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技艺不失传,仙桃新建雕花剪纸传习所3处,建立了传承学校2处,建立了景区剪纸研学馆2处。每年给予省级传承人10000元、市级传承人5000元的传承补贴,鼓励在民间开展传习活动。还聘请10名非遗传承人,常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为广大群众传授技艺。

仙桃市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徐梓睿:“我学了半年了,剪纸的形式很丰富,可以做成徽章、书签。在剪纸过程中,我的心更静了,非常解压。”

如今,古老的技艺在年轻一代手中又有了新的变化,不仅是雕花徽章,还有剪纸日历、雕花灯等文创产品被制作出来,仙桃雕花剪纸硕大、古朴的传统造型摇身变成精巧、细腻的形象,仙桃雕花剪纸又重新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戎 张琼 仙桃台记者 彭鹏 责任编辑 蔡琛 谢宝莹)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