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通城 | 公路织就“幸福网” 贫困村蝶变4A景区

长江云新闻  2024-11-17 18:30:17
分享到:

公路织就“幸福网” 贫困村蝶变4A景区

近年来,咸宁通城县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充分发挥交通建设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用农村公路织就一张乡村振兴“幸福网”。

周五下午,家住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的黎兰洲,又到一周最忙碌的时候,她在自家饭庄打扫卫生、整理餐具、准备食材。

咸宁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村民 黎兰洲:“有些菜都要提前准备好,以农家菜为主,蔬菜都是我公公婆婆他们自己种的。”

每到周末,众多游客从通城县城甚至周边县市,过来体验不一样的瑶乡田园风光,黎兰洲的农庄也变得一桌难求。几年前,进村道路得到改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黎兰洲果断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回乡开了这家店,逐渐享受起这份奋斗的充实。

咸宁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村民 黎兰洲:“一年(毛利润)三四十万元,特别是可以照顾到小孩,感觉比之前肯定要幸福一些。”

曾几何时,内冲村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偏远村落。“扁担挑不进、院落脏乱差、娶媳妇困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回想起十多年前,刚嫁过来时村里的情形,黎兰洲至今记忆犹新。

咸宁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村民 黎兰洲:“都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路又窄又弯,那个时候开车我肯定是不敢开的。当时我嫁过来的时候,亲戚就说人家都是往外面跑,你怎么往一个山沟沟里面去,都是这样说的,都是这样反对。”

改变,从修路开始,通城县投资1000余万元在该村修建了8.3公里的旅游公路。一路通,百业兴,昔日闭塞落后的小山村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依托自身的山水资源优势,内冲瑶族村从久在深山无人问,蝶变成鄂南旅游热门打卡景区,村民们的日子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咸宁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党支部书记 胡金文:“原来是一个贫穷落后(村),老百姓出行都很困难,现在是一个4A景区,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村里面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开办农家乐,搞种植养殖,荷包都鼓起来了,2023年村集体收入是45万元。”

公路修好后,如何养护是关键?通城县创新管养模式,以公司化养护为主、群众化养护为辅,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同时,探索“交通+就业+公益岗位”等新模式。

咸宁通城县交通运输局公路股负责人  葛宇宁:“引进专业的养护公司,通过专群结合的方式,通过预防养护的方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在新修农村公路时,通城县不仅出台奖补扶持政策,还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广泛征求意见,激励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在马港镇,10公里的杨花线住着上万群众,路基仅宽3.5米,狭窄的道路影响到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为此,当地投资近两千万元,以四好农村公路标准,进行改造升级。将路基拓宽到5.5米双车道,年前将施工完毕。

咸宁通城县马港镇灵官桥村村民  叶才林:“经过多次的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屋场会入户走访政策宣传,路基的巩固、排水沟(建设),(老百姓)都提了很好的意见,要想致富先修路。”

咸宁通城县马港镇政府工作人员 杨宏伟:“现在铺的这个路质量,老百姓都特别赞扬,特别理解。”

近年来,通城县投入8亿元,建成“四好农村路”320余公里,实现行政村通公路率达100%、通硬化路率达100%。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 让群众更有“医”靠

近年来,通城县不断推进医共体建设,不断深化和省城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同时将诊疗经验和技术能量输送到乡镇一级。加快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前几天,因为胸闷、呼吸困难,80岁的刘婆婆便住进了通城县麦市镇卫生院。虽说是在乡镇卫生院检查,出乎意料的是,县医院专家很快给出了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咸宁通城县麦市镇卫生院全科医生 杨宗:“因为我们毕竟是乡镇卫生院,有些技术水平还是有限,我们都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请上面的医生给我们及时进行指导。”

在乡镇卫生院看病,就能得到县医院医生的诊断,这得益于通城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推进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断深化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

患者家属 刘先生:“说实话,以前所有的条件,各方面还是有点跟不上,现在逐年逐年地往好的地方去,包括医疗器械各方面。现在我们不管大病小病,第一会选择到镇上卫生院。”

因为有了县里的支持,乡镇医疗水平得到提升,县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也得到缓解。

咸宁通城县麦市镇卫生院全科医生 杨宗:“经过他们指导之后,我碰到过这样的病例,再以后我碰到这样病也有底气一些,不至于手忙脚乱。”

咸宁通城县麦市镇卫生院院长 李红力:“我们需要哪方面就选择哪方面,需要外科他们派外科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财务管理方面都有提高。”

除了技术支持,通城县每年还委派县医院骨干医生到各乡镇挂职。为了让医生下得来、留得住,在工资待遇、职称评比上予以倾斜。比如骨科医生徐志军在卫生院挂职一年后,很快就晋升了副高。

咸宁通城县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徐志军:“主要就是推进医联体沟通与交流,带动下面乡镇卫生院业务发展。”

除了苦练内功,乘势借力也很关键。通城县多家医院得到省城医院的对口帮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省城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咸宁通城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黎鹏:“每半个月的一个星期的哪一天,或者是每一个月固定的哪一天,到这里来坐专家门诊,如果说有一些患者当时做手术有需求,我们就会提前跟这个三级医院的教授进行联系,来帮这个患者进行手术。”

此外,历经48天建设,今年8月底,通城县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正式运营,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只需几分钟即可自动识别病变区域,提高诊断精确性。

咸宁通城县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主任 李金淼:“原来都是老百姓直接借片出去,但是现在不需要老百姓出去了,我们通过远程会诊平台,直接把片子传给省里面专家,24小时之内就可以出结果,时间比原来大大缩短了,第二个也节约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近三年,通城县累计投入资金13.81亿元,完成卫生健康重点项目16个,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全县建设医共体11个,大大缓解了“看病难”问题。

咸宁通城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黎鹏:“进一步去推进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提高我们整体全县的医疗水平,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在我们县城看病能够安心、放心,会加强跟上级省级医院的对接,能够提升我们本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全县的百姓服务。”

便民服务入户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以来,通城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便民服务行动,将服务大厅下沉到基层,实现了“干部和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路”,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咸宁通城县沙堆镇港背村党总支副书记 张池霞:“三个人,每人每年400元,总共1200元。”

眼下,正值2025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关键期。在通城县沙堆镇港背村,在“帮代办”员帮助下,村民柳均华很快就缴纳了医保费,之前他还一直为此担心。

咸宁通城县沙堆镇港背村村民 柳均华:“老年人只有老年机(手机上)交不了,他们一来我们有什么事就办什么事,不需要跑路了,时间问题,有时候不耽误工。”

港背村老年人众多,大多数不会操作智能手机。为让居民了解政策,安心参保,当地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每个村安排两到三名“帮代办”员,群众需要时可以上门收缴,或者指导群众通过微信、鄂汇办等方式缴纳医保。

咸宁通城县沙堆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李延金:“年纪偏大的同志,我们都是提供线下服务,村干部入户帮他办理。”

此外,改革后,原来的分散的各办事窗口统一在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并且当地组织开展高频业务交叉学习,探索信息共享机制。

咸宁通城县沙堆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李延金:“窗口之间能够信息共享的,也不需要群众再次提供资料,减少了办事的环节,服务更加流畅。”

同时,通城县还推动资源“下沉”,将涉及人社、民政、公安等19个部门高频常办服务事项直接下沉到镇、村(社区)办理,明确办理事项,梳理办事流程。

咸宁通城县沙堆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李延金:“我们尽量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把所有的政务服务在镇一级都能够落地落实。”

目前,通城县按照湖北省公布的乡镇政务服务事项目录269项,进行一窗受理办理,并设置了咨询帮代办窗口,受理群众业务近万人次。

咸宁通城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明亮:“持续推进村(社区)网上办件和基层帮代办服务,做到线上线下办事相结合,能网上办的尽量网上办,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把事办好。”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通城台 皮江星 黎赛明 戴唯玮 胡海涛

通讯员 刘颖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