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护传承长江文脉 打造长江文化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万古江河的浸润孕育,使这里成为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地。近年来,湖北以务实举措推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擦亮长江文化品牌,加快打造长江文化高地。
保护传承 让长江文脉绵延不绝
长江在湖北勾勒出“极目楚天舒”的壮阔图景,也造就了灿烂辉煌的荆楚文化。湖北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4项;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8个、中国传统村落20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5项。这些文化遗产是长江文化的物质载体与活化样态,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媒体行活动中,湖北用脚步现代化湖北新实践,打造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地标。丈量土地,摸清家底、保护好文化遗产。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与考古处处长陈飞说:“湖北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楚文化的富集地以及革命文物的聚集区,第三次全国普查的调查数据显示,湖北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 ,在全国我们是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为系统性保护文化遗产,湖北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遗产资源重点管理,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截至目前,已建成开放熊家冢、盘龙城、屈家岭、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楚纪南城、铜绿山等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评定省文化遗址公园18处。
(图: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这些考古遗址公园,是展示中华文明重要的标识体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表示,“全部都开放之后,对湖北关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包括湖北有特色的青铜时代等等,都得到了一个立体的展现。”
(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
弘扬创新 让长江文化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让长江文化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是湖北在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的方向。
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以长江江面和天穹为舞台,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一场“江上游龙、凤舞九天”的光影盛景;湖北非遗时装秀暨创新创意展上,荆楚非遗“高定”版时装盛宴让观众大饱眼福;科技赋能,大型歌舞《三峡千古情》创下从早到晚不停演的纪录,长江文化有了新表达。
(图: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表示,以湖北为代表的长江中游,是中华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其内涵丰富、发展水平高,这片土地所孕育发展的文化,既有深厚的史前根基,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创新。
(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
用活长江文化,灿烂悠久的千年文脉,也在新时代下走向世界的舞台。长江文化中的大三峡、大武汉、大武当,已成为国际游客高度认可的湖北文化标识。今年1月至8月,湖北省入境游客流量18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8.6%,境外游客消费6.28亿元,同比增长51.4%。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也是创新性发展长江文化的重要典范。作为7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之一,湖北启动建设长江博物馆、南水北调博物馆、屈原文化公园等多个标志性项目,让雄奇秀丽的锦绣山河与传承千年的长江文脉相映生辉。
(图:建设中的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表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转化的一个极好的平台和载体,也是落实对外文化交流的通道,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图: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
湖北也是长江文化研究的战略要地。早在1995年,楚学泰斗、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张正明发起召开了国内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由湖北省社科院策划,季羡林先生主编的“长江文化研究文库”出版,这是学界首部长江文化研究丛书;今年9月,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武汉大学共同发起成立长江文化研究院,开启校地合作引领长江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图:长江文化研究文库)
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黄学龙表示,该研究院是打造长江文化高地的具体载体,它不是基于湖北、专注湖北的长江文化研究院,而是着眼于长江全流域来传承保护长江文化,研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及长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湖北是长江文化的首提首倡之地,应该利用好先发优势和长期的积累,借用连接上下游的地域优势,把学术力量、科研力量、文化力量都集中整合起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
(图: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黄学龙)
记者:秦婧 杨岚
编审: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