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 云梦秦简:速写2000多年前的人世间
从殷商到魏晋时期,长达1500多年的时空里,以竹木为原材料的简牍,是中华先民们记录生活、传承智慧的最主要载体。《文化中国行》,今天,我们走进云梦,听听秦汉简牍的故事。
记者索一方:“‘中华第一长文觚’,目前考古发现的 ‘中国最早的家书’,以及大量的云梦睡虎地秦简纷纷在此亮相。其中,睡虎地秦墓M11号墓的墓主人‘喜’的3D复原头像,更是首次在云梦展出。”
“喜”是谁?他的墓葬为何如此引人关注?在距离博物馆不足5公里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原址纪念园,触摸着冰冷的石碑,我们仿佛又回到了49年前考古队员们经历的那个冬日。
记者索一方:“1975年冬天,就是在现在的这个地方,当考古队员们清理完墓坑的积水后,他们发现 一个年轻人的水鞋上粘着一块小竹片,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这瞬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大家小心翼翼挪开棺盖板之后,里面的景象,震惊了所有人。墓主人的枕部,以及整个身体的右侧,堆满着一束一束的竹简。自此,这个尘封了两千多年的巨大秘密,慢慢浮出水面。”
发掘现场,海量混杂着泥土的竹简,被送进了湖北省博物馆的实验室。经过数年修复,墓主人“喜”的身份逐渐揭晓。他曾是秦代的一位基层法律工作者,每天都将自己的工作记录在竹简上。就这样,这一千余枚竹简、多达4万多字的“工作笔记”穿越两千多年时空,为今人所见。这些“喜”生前摘抄记录的“工作笔记”中,涵盖了秦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等相关资料,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来自秦代的简牍,也是第一次系统发现的秦代律法。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相当于当时秦王朝的百科全书,像我国最早的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规定,很明确谈到了‘几个禁止’,每年从2月份开始,不准上山砍伐树木,不准阻断水流,也不准去烧草为灰来做肥料,更不能采摘刚发芽、没有成熟的植物和果实,还不能去捕猎或者捕杀幼兽幼鸟,体现了那个时期休养生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简牍记录的历史一脉相承,不仅让我们看见那个时代为国奋斗的人物缩影,也赋予了今天的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云梦城里,非遗大师秦礼刚正用皮影戏演绎《秦律案中案》;木兰湖边,一场全新的简牍展也正提上日程。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简是我们国家文物中最有特色的一个类别,对了解当时中华的文明史具有不可替代性,到时候我们(湖北考古博物馆)有一个专门以简牍为主体的一个展览,也会把全国的简的情况做一个介绍,把它打造成一个以简牍为载体,传递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基地。”
(长江云新闻记者 索一方 朱哲鋆 罗峰 陈凯歌 云梦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