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逐梦沃野“新农人”
霜降过后,鄂西北农村的秋播进入尾声。在湖北省枣阳市环城办事处草堰村的田野上,安装了农机辅助驾驶系统的播种机来回穿梭,均匀地播下肥料和麦种。
“这是种肥同播技术,用的是缓释肥,一次施下去,就能满足小麦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真是节本又增效!”趁着给播种机上料的工夫,种粮大户陈丹和老乡们聊了起来。
80后的陈丹,跟粮食打了近20年的交道。大学毕业后,他出门打工过,也跟人合伙搞过农业经营,但都不理想。2004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这让陈丹看到了希望。他先承包了100多亩地,并购置了旋耕机、播种机,自己摸索着耕作。
种田并不像陈丹想象的那样简单。“2008年之前,我是自己用农机具耕作。在当年六月份种玉米时,机器坏了。找人修花了一个星期,后来播下去的几十亩玉米,刚好碰上一场大雨,基本上没出苗,损失惨重。”
吃一堑,长一智。陈丹认识到,搞农业必须抢抓农时。2009年,他把“耕、种、防、收”作业都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做,由对方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自己只负责管理,一门心思种好地。
“合作社每年都为他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他要求机手对土地深翻,防止土壤板结。播种和施肥的深度,他盯在现场检查,这样种地效果肯定差不了。”跟陈丹合作了10多个年头,枣阳市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阳勤很了解这位新农人的种地认真劲儿。
陈丹整天都泡在地里,看看庄稼是不是缺墒了,啥时候需要防病治虫,一点一点琢磨,每个管理环节都不马虎。摸到了门路后,效果立竿见影,陈丹的经营逐步稳定下来,种粮规模又先后迈过400亩、800亩的关口。
靠着科学的管理,每亩地的粮食产量在他手里一年比一年高,陈丹也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
种地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部分田块地势较高,有两个年头,因为干旱夏粮减产,陈丹亏损了30多万元。但陈丹宁肯自己少收入点,也不能让老乡吃亏。
“陈丹很讲诚信,在每年秋播之前总是先把租金转给我们农户以后,才开始种地。村里岁数大的,在外做生意的,个个都愿意把田地租给他。”草堰村村民张文保说。
种田不能完全靠天吃饭,还得学会抗风险。最近几年,陈丹购买了农业保险。每年小麦播下去,每亩地只需要交十几元钱,一旦遇到大灾,最多可以补偿900元。
有了保险托底,这让陈丹省心不少。在他看来,规模种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016年,陈丹流转面积达到了1400多亩,还顺势注册了家庭农场。
陈丹坦言,既然是新农人,就要借助新农具,应用新方法、新产品,让科技赋能粮食生产。
今年9月,陈丹获得了枣阳市“十佳种粮能手”的称号。秋播时,他的家庭农场还争取了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给群众做示范。
种好粮,还能得实惠,这让陈丹心里更加踏实、有底:“国家对农业这么重视,对种粮大户有不少优惠政策,我要种好地,多打粮,让耕地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记者:杨金智 左长策 郑禹 任积超
一审:张家辉
二审:伍生锋
三审:谢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