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阳新:遍插茱萸 “钱”景喜人
在唐诗“遍插茱萸少一人”中,
“茱萸”指的是中药材吴茱萸,
诗中人们用它驱邪避灾。
在阳新县枫林镇,
有一个村子房前屋后也都遍插茱萸,
这一次,
小小茱萸把握了一方水土的经济命脉,
乡亲们因它而富!
重阳节这天,阳新县枫林镇坳上村举行了一场热闹的活动,台上的村民敲锣打鼓,台下的村民眉开眼笑。记者向六十七岁的村民柯成才打听后得知,乡亲们笑得格外灿烂,主要是因为今年活干完了、钱赚到了,大家踏实地迎来了“悠长的假期”。
“从这个月开始就开心咯!忙完腊米的采收,我们今年就解放啦,地里啥心都不用操了。不过,等到明年开春,新一轮生产开始,那就又闲不住了。”
柯大爷说的“腊米”,是中药材吴茱萸的别称,每年立秋之后果实大规模成熟,必须赶在国庆前夕采收完毕。柯成才家种了十几亩吴茱萸,今年卖了六万多块。
“我们村田间地头的主角就是吴茱萸!大片的田、巴掌地、山坡地,哪儿都是它。全镇最大的种植规模,就是我们村。”村支书柯金昌自豪地说,坳上村能够在2022年入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靠的就是吴茱萸。
成熟了的吴茱萸果实形似花椒、颜色青绿,一团团一簇簇地俏立枝头,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它能温中散寒,里面最精华的成分是吴茱萸碱,能够起到理气止痛的作用。治胃痛效果显著,前列腺方面的疾病也管用。”据柯书记介绍,吴茱萸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是一种畅销型中药材。
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坡地、平原均可种植。坳上村山多地少,砂质土壤正适合吴茱萸的生长。如今,8000多亩吴茱萸遍布坳上村的房前屋后、坡上坡下。每年初秋,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吴茱萸香,这也是坳上村人最钟爱的繁荣气息。“杆子粗、果实大,这株就算好树。种得好,一亩地干果产量能有200斤上下。”种了30多亩吴茱萸的柯友发是村里的种植大户,药香越浓,他在田里干得越带劲。
据《本草纲目》记载,300多年前吴茱萸就在坳上村的土地上扎根生长,是一个种植历史十分悠久的中药材品种。然而直到2014年,这种经济作物才开始逐渐长出了让人欣喜的经济效益。
“真正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还是2014年之后。在那以前,吴茱萸的价格一度跌到谷底,最便宜时5块钱都没人要。看市场萧条,很多人都把之前种的毁掉了,所以过去面积也不大,都是零零星星地种植。”2014年是个拐点,此后吴茱萸的身价飞涨让村支书柯金昌感到难以置信,“从5块钱、10块钱、20块钱,到2018年一下子到了180元一斤!”
从前,吴茱萸在坳上村人的眼中如同“鸡肋”,想靠它发家致富简直异想天开。2014年突然回温的市场行情,让坳上村瞅见了拔掉穷根的曙光。
既然吴茱萸价格走俏,村里又有悠久的种植传统,那就得站在风口、顺势而为。于是,当年坳上村两委便牵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规模化发展、邀请中药材技术专家为农户传授种植窍门、引进新品种并积极进行产销对接,赢得了“稳产、优质、畅销”的良好局面,彻底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一时间,“遍插茱萸”成了坳上村田间地头的新风尚。
“病虫害防治很关键,三个节点一定要按时间打药,发芽期、幼果期、成熟期。村里家家户户我都去辅导过,现在村民们种吴茱萸都很拿手的。”种植大户柯友发开玩笑地自称“土秀才”,作为阳新县吴茱萸协会的会员,他对吴茱萸树上的疑难杂症几乎手到擒来。
近年来吴茱萸的市场行情趋于稳定,今年干果收购价是20元一斤。在这个行业深耕几十年,柯友发经历过低谷,也见识了巅峰。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终于收获了致富的果实。他骄傲地告诉记者,坳上村460户农户中吴茱萸种植户占了九成,大家无一例外地向土地要到了效益。
“去年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花了四五十万。在我们村,大家买房子、买车、办喜事的钱都是种吴茱萸赚出来的。摇钱树,可以这么说吧!”
“今年,村里成立了一个农文旅公司。明年,我们不光要把吴茱萸基地种好,还得扮靓,在地势好、规模大的区域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修建游客步道、参观亭廊。另外,还想建一个吴茱萸体验厅,让大家了解这种中药材的前世今生,通过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让游客产生好奇甚至向往农业,是挺好的一个路子。”
村支书柯金昌说,明年,村里计划升级现有烘干车间,打造集筛选、包装、储藏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厂房,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在农旅融合中挖掘吴茱萸的多元价值效益,打造产业新卖点,开辟振兴新赛道。
(来源 垄上行 记者 郭蜜蜜 通讯员 明月新 编辑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