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霜降:物复本源 温润安暖
2024年10月23日
农历甲辰年九月廿一日
6时14分
迎节气“霜降”
气冷凝霜,毕入于戌
气温骤降,凉燥当令
霜降·三候
一候 豺祭兽
豺狼捕猎,堆置如祭
二候 草木黄落
草木敛精,枯萎凋零
三候 蛰虫咸俯
无动无食,蜷穴冬眠
霜降·农事
霜降时节,
大江南北秋收、秋耕、秋播、秋栽
“晚麦不过霜降。”
“种完麦,忙完秋,快采藕。”
华北地区大白菜丰收在即,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抓紧冬小麦和油菜间苗、定苗。
秋冬季大棚蔬菜等喜温作物加强保温防寒,适时灌溉、采摘。
芹菜、萝卜等耐寒蔬菜加强浇水与防虫管理。
南方正值“三秋”繁忙时节,收割单季杂交稻、晚稻,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防止病虫危害。
霜降·文化习俗
霜降正值秋菊盛放,古人视菊花为“候时之草”“延寿客”,象征生命力,节令雅事自然少不了赏菊。许多地方会举行菊花会,人们赏菊饮酒,表达对菊花的喜爱。
霜降之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人们登高赏红叶,愉悦怡情。
霜降时节还有摞桑叶习俗。中医认为,霜降后采摘因霜打而落地的霜桑叶,药效更佳,常被用于泡茶、入药或煮水泡脚,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等功效。
自古霜降就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壮族霜降节是广西、云南等壮族地区的特殊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的天等、大新、德保、靖西、那坡等县市及云南东部等地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依托壮族稻作文化,开展酬谢自然、庆祝丰收、祭祀民族英雄、商贸、文化表演等一系列民俗庆祝活动,家家户户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走亲访友,以有朋到家宴饮为荣。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有“送芋鬼”习俗。当地人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用点燃的干柴烧红瓦片,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瓦片来热熟芋头,叫做“打芋煲”,最后将瓦片丢至村外,辟凶迎祥。
霜降·食养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此时进补效果最佳,因此有煲羊肉、煲羊头、食迎霜兔肉、霜降萝卜、螃蟹、鸭肉、牛肉、柿子等食俗。
霜降进补宜平补,如梨、苹果、玉米、豌豆、栗子、百合、银耳、白果、莲藕、冬瓜、山药、木耳、牛奶、鸡蛋、蜂蜜、鸡肉等,滋阴润肺,预防秋燥湿邪。
霜降·诗词
杪秋浓霜,漫山绚烂,落木归林,菊香檐下。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唐·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唐·韦建《泊舟盱眙》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宋·陆游《霜降前四日颇寒》
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
——元·耶律楚材《过夏国新安县》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清·黄琬璚《如梦令》
秋收冬藏,物复本源。
秋日最后一个节气,
愿览尽霜华,温润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