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荆州 | 荆州连续三年荣膺投资热点城市的秘诀
“招商活水”激荡经济发展“大江大河”
上个月,第24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发布了第三批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名单,荆州、贵阳、昆明等8座城市上榜,这是荆州三年来第3次上榜。投资的“风向标”为何持续青睐荆州?本期节目,我们一起来解密。
荣誉背后的秘诀是荆州高举工业兴市大旗、狠抓招商引资。2021年以来,荆州每年派出千人队伍,分赴全国驻外招商。今年6月投产的松滋史丹利宜化一期项目,投资额超60亿元。在项目选址之初,全国多地政府都拿出了招商大礼包,招商干部覃章艳得到消息后,立足区位优势和要素保障,多次上门为企业算起了精细账,最终促成项目落户湖北松滋。
荆州松滋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 覃章艳:“史丹利每一年有360万吨的磷矿运进运出,如果说能够在松滋落地,要比在其他没有码头和港口的区域,每一年要节约成本三四千万元。”
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照顺:“非常专业。知道我们想什么,有些东西还想到了我的前面。”
奋战招商引资“全年红”,荆州主动求变,创新开展链式招商、基金招商等。眼下,总投资200亿元的湖北先导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一期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本月即可试生产,二期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化项目已经进入厂房主体施工阶段。先导科技集团的落子布局是荆州探索“基金招商”模式结出的硕果。
荆州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熊祎:“截至2024年9月,公司通过‘以投带引’ 、‘投母引子’、‘基金招商’等新方式,累计完成先导半导体、天科制药等招商引资项目,共计289.93亿元。”
先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京振:“我们这个项目下来达产以后,能够有效地解决我们集成电路用的电子信息化学品的国产化,真正地实现自主可控。一期、二期项目全部达产以后,能够实现产值80亿元,产生税收五到六亿元。”
目前,荆州政府引导基金认缴出资11.64亿元,基金招商引资额近300亿元,沿着产业链、供应链抓招商,迎来投资“接二连三”。今年上半年,荆州先后引进安德科铭、长联半导体、鸣石科技、科司特电子等优质项目,助力荆州半导体产业“串珠成链”。
荆州市招商促进中心 产业招商部部长 张良绘:“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我们以链式思维抓招商,逐步建立起集群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全市以美的集团‘空冰洗’三大整机为引领,三年聚集供应链配套企业124家,家电产业产值有望冲刺300亿元。”
今年1-9月,荆州市“四大家”领导和县市党政主职先后赴省外招商597次。1098名驻外招商干部深耕全国58个城市,县市区、市直、驻外、镇村招商力量“四箭齐发”,“拼”回1014个亿元以上项目。3年攻坚,荆州共签约百亿项目24个,协议投资金额超过3000亿元。招商的“活水”,正激荡起荆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江大河”。
厚植营商沃土 百亿项目接二连三扩产
如果说招商引资是“活水”,那么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企业生长的“沃土”。近年来,荆州以营商环境之“优”赢企业发展之“心”,营商环境“三年两跨越”,成为荆州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的核心密码。
眼下,走进荆州经开区这家化工新材料企业,其投资17亿元、占地300亩的一期项目正有序运行,生产的氯乙酸、环氧氯丙烷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上半年,企业产值已超过4亿元,而在项目投产之初,企业就曾遭遇资金困难。
湖北民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赵伟:“我们这属于都是大宗的物料流转,对资金需求流转比较大。后半期钢材价格暴涨,原来的预算都是属于超限了。”
关键时刻,得益于荆州打造的“一链通办”新模式,企业秘书主动帮助对接银行贷款,解决企业燃眉之急。这一举措换来了企业20亿元追加投资。同时,荆州经开区举一反三,全面摸底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企业,多次组织政银企对接,解决产业链企业的资金需求。
湖北民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赵伟:“首期给我们授信了4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解决了很大问题。”
湖北银行荆州开发区支行行长 赵海涛:“针对产业链的客户制定针对性的授信方案,截至目前,我们对经开区三大主导产业授信客户有16户,授信金额接近9亿元。”
荆州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科科长 杨荣:“编制‘一链通办事项清单’和服务指南,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由帮办代办员、各部门首席代表、项目秘书组建不同产业链政务服务专班,每个层级解决对应困难、相关问题,为企业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服务。”
此外,荆州持续深入推进“十问十帮”温暖行动,今年以来,共收集企业问题诉求544条,已化解480条。市(县)局长1698人(次)走进政务大厅“走流程”,以引导办、帮助办、协调办、监督办等方式,沉浸式体验企业群众办事。
荆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谭艳:“全流程体验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共发现关于材料精简、流程优化、服务态度、系统建设等方面的问题242个,我们均建立了问题台账,并且完成了整改238个。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即办件占比提高到了94.05%,零跑动事项占比提高到了95.06%,减时限比例提高到了94.29%,减少申请材料近7.4万份。”
一系列标本兼治的营商环境改革下,近年来,荆州市营商环境综合考评,接连跨越式提升:从2021年的全省第14名,提升至2022年、2023年的第7名、第4名,连续两年全省进位最快。
“链”出新动能 做好“聚”文章
2021年以来,荆州年均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超800个,投资增速实现“三年三进位”。当地不断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做文章,加快构建“4611”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项目聚集地。
眼下,在云图新能源新材料生产车间内,车间内忙碌有序,一箱箱即将出口的产品正装车发运。在全球,每销售3辆电动车,就有1辆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而这些电池所需的一些下游材料,就来自这里。
云图新能源新材料(荆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张军:“2023年我们磷酸铁总产量是接近30000万吨,实现产值13.67亿元,实现税收450万元。今年预计磷酸铁的产能达到60000吨,实现总产值24亿元,实现税收750万元。”
不仅云图新能源新材料,在荆州,史丹利、利尔化学、民腾等一批企业立足宜荆荆都市圈“黄金三角”,驰骋在新能源和新材料赛道。
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海尔智家董事长 李华刚:“把公安产业园用最快的时间,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拆解工厂。我们会把全国的、华中地区的回收体系全部集中在公安县,让它产生一个产业集群。”
筑牢产业项目聚集地发展“基本盘”,关键在于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石化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荆州将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纳入11条特色产业链重点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四机公司、长江石化为龙头,以嘉华科技、湖北汉科为骨干,以中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长江大学为基地的“三集群两基地”格局。
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固压产品研究所所长 肖勇:“国内的海上压裂主要是以平台或拖轮式压裂作业为主,采用的动力系统主要是依赖于进口。我们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模式,把传统的柴油驱装备升级成了我们这种电动装备,解决了大功率发动机、传动箱这种卡脖子的技术。”
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荆州抢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赛道”。以美的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出千亿产业雁群,带动124家配套企业发展壮大;引进安德科铭、长联半导体、鸣石科技等优质项目,为新兴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76家沿江化工企业实现搬新、搬高、搬绿、搬强,荆州经开区先后获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荆州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石科:“近三年来,平均每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近300个。今年以,又抢抓“两新两重”的政策机遇,建立投资1000万元以上设备更新项目库,入库项目430个,总投资531.5亿元。今年又新增了15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通过持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长江云新闻记者 温少海 何进
荆州台 徐欢欢 王章青 胡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