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阳新:逐梦沃野焕新颜 乡村振兴绘新篇
初秋时分,行走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广袤的田野上,抽穗的田间稻谷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远处是潺潺的山间溪水、别致的农家小院,梦里老家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在这里,无论在清晨还是黄昏,一幅幅自然和谐、载满乡愁味道的画面撩人心弦。
近年来,枫林镇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和浓厚的人文底蕴,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点,立足工业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激活工业强镇“新动能”
压力容器罐体,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工、新能源、酿酒等领域,主要工艺就是焊接。枫林镇人口5.3万,至少有8000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压力容器行业,其中4000余人干焊工。
这些走出去的枫林人勤奋团结、踏实进取,不少人从普通的工人中脱颖而出。在枫林镇,目前有60多个枫林籍老板开办了压力容器工厂,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罐一代”。在家乡情结的感召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吸引下,近年来,一批批“罐一代”和焊工返回枫林,带领“罐二代”披荆斩棘,再次创业,鄂赣边界小镇崛起压力容器大产业。
今年62岁的徐维华是第一个回乡创业的老板。2016年,在做了充分考量后,他带着三个儿子返回阳新县枫林镇老家大畈村建起厂房,生产压力容器。一年下来,产值700多万元。老徐的三个儿子,个个一手焊接好手艺,分别管着公司的生产、销售、财务。
好手艺带来的好收益,也引得更多老板和工人回到家乡枫林发展。
2017年7月,柯昌维回乡成立的湖北枫林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是科创园落户的首家企业。作为压力容器资深从业者,在枫林籍老板中,柯昌维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一批批投资者和产业工人回来了,科创园逐渐热闹起来。
田宗喜是枫林镇4000多名焊工中的一员。他1994年到温州打工,在一家厂里学焊工,月薪400元。
“为啥学焊工?这是技术活,是一个厂的‘战略资源’。”田宗喜说,他喜欢钻研,平焊、立焊、横焊没有不精通的。让田宗喜引以为傲的是,因为技术好,当时在温州,老板每半年加一次工资,生怕他跑了。
到2004年,田宗喜的月薪加到5300元,这在当时已是“焊武帝”天花板级的工资水平。2022年,田宗喜回到枫林,带着十几个徒弟,一起在科创园办厂。
枫林镇压力容器精密制造科创园,从1家到30多家,越来越多的压力容器企业扎堆枫林,形成集聚效应,一个新兴的产业集群在这里形成。
眼下,园区入驻的30多家压力容器企业,专注酿酒、食品、制药、化工容器等各品类的企业都有,形成差异化竞争,整个行业的中低压类零配件,都能在这个科创园内找到。
此外,对于切割等通用生产工序,科创园采用众筹入股方式,统一购买激光切割机,大家都可以使用。订单多的企业,还能在园区临时调配工人帮忙。2023年,有4家企业进规,产值近3亿元。
可喜的是今年又有2家企业进规,计划今年年底之前再完成进规企业2家。
随着不少枫林籍老板还要回来办厂,科创园接近饱和,枫林镇科创园二期扩园,今年又有4家企业落户。
面对科创园中小型企业多、高新技术附加值不高、没有承接全套设备生产和安装的资质等问题,黄石市及阳新县主要负责人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全方位提供金融服务、技术管理、人才政策和品牌运营等服务。如今,压力容器产业园已成为枫林镇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工业动力。
畅通乡村发展“新脉络”
“从杭瑞高速下来走351国道,20分钟不到就可到地心大峡谷景区,一路畅通无阻。”武汉市民陈先生带着爱人和小孩到地心大峡谷游玩,对枫林镇境内的公路建设赞不绝口。
位于阳新县城东南45公里的枫林镇,受湖汊大山的割裂阻隔,对外交通一度闭塞落后。近年来,枫林镇交通建设持续发力,镇党委、政府秉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扩建公路230公里,其中刷黑路面达100公里,先后投入资金4000万元。2022年,该镇跻身“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行列。
得益于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枫林镇一举驶上市县“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武九客专、351国道穿境而过,杭瑞、麻阳两条高速在镇区辟有进出通道,枫林高铁站日均停靠班列18趟。
从枫林驾车一小时可到黄石市区和九江市,两小时可抵达武汉市。境内地心大峡谷、石田古驿、青峰山等知名景点也因交通条件改善,成为外地游客来阳新观光旅游、休闲露营的“打卡点”。
同时,便捷的交通也造就了优越的区位优势,改善了枫林镇的投资创业环境,压力容器精密制造、大坡府养殖、福牛基地等一大批企业入驻该镇投资建厂建基地。
今年,新修建的一条12.8公里县道“兴枫线”,既是南城、刘冲、大畈三个村1万多群众出行的交通便道,又是山区农副产品运输的重要通道。“兴枫线”已创评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枫林镇还积极参与全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已建成的9条30公里闭环柏油路,作为全域旅游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覆盖石田古驿生态旅游景区和长圳大湾农旅、青峰山生态旅游、大坡府田园综合体等在建文旅项目,辐射2200余亩吴茱萸、1000余亩油茶和800余亩果蔬采摘基地,为推动全镇工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的交通保障。
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像一条条粗壮的“血脉”在田野延伸,为乡村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拓宽致富增收“新路径”
这个季节,走进枫林镇坳上村,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药香扑面而来,村民们正忙着晾晒、装袋、搬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坳上村种植腊米历史悠久,腊米学名叫吴茱萸。村内吴茱萸种植面积达8000亩,良种育苗基地30亩,年产优质种苗30万株,是湖北省腊米种植的主要集聚地。2022年,坳上村(吴茱萸)成功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坳上村党总支书记柯金昌算了一笔经济账,盛产期后良种小花种吴茱萸年产出量约200万斤,烘干后约为40万斤,平均收购价为20元/斤,村里这项产业总产值预计可达8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枫林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集聚生产要素,培育发展动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美丽乡村生机盎然。
长圳村和石田村积极发展棚膜经济,种植有机蔬菜、水果等,以采摘、观赏、体验等形式,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可欣赏、可采摘、可品尝、可带走的田园综合体。
湖田村围绕地心大峡谷景区,以地质文化科普为主要特色,以劳动实践、户外拓展为基础,结合本地农耕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研学基地。
刘冲村依托山水资源,积极引导村民种植千亩柑橘,加快发展餐饮民宿、民俗文化、农耕体验等休闲农业。
……
产业兴,则乡村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金果梨、杂柑、油茶、乳鸽、水蛭、肉牛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在枫林落地生根,皇家油面、枫林铺子等品牌农业效益凸显,棚膜经济、林下经济、水域养殖等农特产业不断壮大,“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激发和美乡村“新活力”
柏油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植美观,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农家小院粉刷一新,鲜花、绿地、村庄融为一景,在枫林镇樟桥村,处处彰显着美丽新农村的生机与活力……
彩墙灰瓦、绿树成荫,街巷整洁、步步皆景,在枫林镇大畈村,处处可见幸福安康的美丽乡村景象。
宽阔平坦的乡村小路,错落有致的房屋,别具特色的村民活动广场,在枫林镇漆坊村,一幅幅淳朴文明的乡村生活图景应接不暇……
樟桥村、大畈村、漆坊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只是枫林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
枫林镇坚持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以绣花功夫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绝不是把农村变得千篇一律,而是要立足自然禀赋、民俗特点,充分发掘村庄原有的个性与特色,更好保护山水田园,为文化传承创造有利条件。”枫林镇相关负责人说。
枫林镇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普法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通过持续提升农村宜居宜业水平,枫林镇大大提升了乡村的外在“形象”、内在“品质”。一个个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四美”乡村,正如明珠般镶嵌在枫林大地上。
乡村环境的“蝶变”,让枫林镇散发出更加耀眼、更加迷人的魅力,让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群众感受着可喜的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振兴乡村,筑梦沃野。今时的枫林镇,一个个特色产业正在茁壮成长,一座座村庄正在展开美丽画卷,一张张笑脸正在诉说幸福生活。
通讯员:罗元
一审:胡凌露
二审:张贵华
三审:邢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