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丹江口 | 生态好水激活经济“活水”

长江云新闻  2024-08-23 18:30:00
分享到:

点水成金 壮大绿色水产业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近年来,丹江口始终聚焦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两山转化”实践路径,突破性发展水经济,做优做强“水文章”,让一库“中国好水”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为闪亮。

在丹江口市武当山水饮料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取自丹江口库区的优质水源通过高速水线,正保持24小时满产运转。

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东君:“这6条生产线全部配置完成之后,我们整个的产能输出是在100万吨(1年)。”

武当山水是丹江口市“土生土长”的企业,目前共有4条生产线,每条线每月可生产1200万箱天然水,销售市场主要在武汉、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南水北调沿线受水城市,并逐步向全国市场打开。

除了本土水饮料企业,丹江口还抢抓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等机遇,引进一批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食品、饮料企业落户。与武当山水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北京一轻食品,这个曾以“北冰洋”汽水畅销全国的老字号,去年就在这里建设了全国第四个生产基地。

一轻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海勇:“平均每秒钟就有10瓶饮料下线,7条生产线可以实现一年30万吨产能,产品覆盖天然饮用水、汽水、无菌茶饮料、果蔬汁饮料,每年可以消纳本地的柑桔5万至10万吨。”

近年来,围绕“中国好水”,丹江口陆续引进了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燕京啤酒、武当山泉等龙头企业,构建起从饮料生产、罐体加工,到包装设计、产品营销的全产业链生态。

丹江国投集团副总经理 陈勇:“实现了由‘一家独大’到‘多点开花’的繁荣发展局面,为丹江口市做大做强‘水经济’,全力打造‘中国饮料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水”为源,向外延展。在丹江口市水冷大数据中心“武当云谷”,这里每天都有超过1400台服务器机架同时运转,在没有外部冷却的条件下,仅需三分钟室内温度就会提升至50度。在这样的环境,要想保证机组高效运转,制冷设施尤为重要。

武当云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运维管理部运维专员 王立森:“从大坝过来的深层水通过这个管道,进入我们这个版式换热器以后,它就相当于两个人握手一样,通过物理方式把机房过来的水热量带走。”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1400台服务器机架同时运转,一年仅制冷所需的电量就要超过250万度,相当于3千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而坐落于库岸边的武当云谷,背后则是拥有超过20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丹江口水库,这里的水温常年保持在8度左右,丰富的冷水资源让这里的数据中心不再为高能耗发愁。眼下,武当云谷二期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武当云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涛:“在自动驾驶、卫星遥感,以及生物制药等方面,引入有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公司进行合作,争取打造成为全国最绿色、节能的人工智能的计算基地。”

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水经济产业完成产值35.4亿元,同比增长34%,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

借水行舟 助力“鱼肥桔美”

丹江口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承担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长江十年禁渔”后,这里世代生长在水边的农民如何生存?近年来,丹江口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让“丹江鱼”、“武当蜜桔”等一批农特产品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早上7点,在丹江口市龙山镇土台村渔业基地,村民庞国飞正在给即将发往浙江的一批马口鱼喂食。

丹江口市实博兴渔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庞国飞:“这个马口鱼的长速是非常快的,它基本上三个月就可以出栏了,卖到我们湖北的神农架90块一斤。”

今年35岁的庞国飞,曾是丹江口库区的渔民。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他和其他1万多名渔民“洗脚上岸”,外出打工。去年,庞国飞听说镇上搞起了“陆地”智慧养鱼,他决定回来看看。在了解到这里的鱼不愁销路后,庞国飞决定利用积蓄和贷款投进养殖基地,和大伙一起发展设施渔业。

丹江口市实博兴渔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庞国飞:“一年的工资加入股,也就有20多万元,比出去打工能挣钱,干得也起劲。”

如今,丹江口市龙山镇土台村渔业基地拥有100个陆基圆池,能够容纳1.3万立方米的养殖用水,实现年产鱼1500万斤,年产值约1亿元,可以吸纳30多名村民在这里务工。

丹江口市实博兴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厚勇:“这个鱼到北京市场,到餐桌上就198(元)1斤,这一桶大约就在30到35万之间。”

要发展,更要保护。去年,龙山镇土台村渔业基地在建设之初就引进高标准的内外循环水系统,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库区。

丹江口市实博兴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厚勇:“这个水是通过下面的四级沉淀,用泵抽过来,再鱼菜共生达标之后在,把这个水循环到我们的养殖桶去循环利用。”

除了美味可口的鱼,丹江口作为我国北缘地区最大的鲜食柑橘生产基地和湖北省重要的柑橘产区,拥有柑橘种植面积30万亩。近两年,当地通过建设“武当蜜桔”公共品牌,引进柑桔企业和种植大户,不断改善品种,让柑桔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

丹江口红甘苹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严刚:“就是我的果子还没出来,基本上被订购了,这一个果子就是100块,目前这一棵树大概20到30个,大概就是2000到3000多块钱。”

丹江口市均县镇怀家沟村智慧桔园项目,一期投资5000多万,拥有高标准智慧大棚19个,集分拣、储藏、电商一体化运营。

丹江口红甘苹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严刚:“丹江口水库的水现在长期保持在Ⅱ类,果树对水它的要求非常高,丹江口有个小气候,去年桔子销售了3000多万元,猕猴桃销售了700多万元。”

2023年,丹江口实现柑桔产量38万吨,直接销售收入近8亿元,产业综合收益达12亿元,全市10万桔农人均增收8000元。

以水兴旅 激活“流淌的风景”

水是文明之源、文化之魂。丹江口拥有1022平方千米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近年来,丹江口立足水资源禀赋,坚持以水兴旅,做优做活“山水+文旅”融合文章,绘就了一幅水韵新画卷。

公路一边依临清澈的丹江口水库和幽深多姿的岛屿,一边是国家森林公园,沿途更有“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秀美风光。近年来,丹江口大力发展亲水近郊游,让不少穷山沟,吃上旅游饭。在丹江口市白杨坪林区珍珠岩村,不少游客在鱼鳞坝戏水游玩,看山望水,享受夏日消暑好时光。

游客 杜凌云:“从市区开车过来三四十分钟,蛮方便的。”

依托山水资源,今年,珍珠岩村打造了融休闲农业、自然研学、农耕体验、亲子活动等旅游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上半年,这里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超40多名村民在景区务工。可就在几年前,珍珠岩村还是附近有名的穷山村。

十堰丹江口市白杨坪林区珍珠岩村书记 王超:“村里面还负债很多,也没有集体经济,现在我们发展旅游业,靠山、水做文章,吸引了很多游客,我们上半年集体收入达到26万多元。”

谈起村里的变化,2022年回乡开起农家乐的90后村民郝伟非常自豪。

十堰丹江口市白杨坪林区珍珠岩村村民 郝伟:“现在变得河变宽了、水变清了,现在一年能搞个三四十万的毛收入。”

珍珠岩村只是丹江口“以水促旅”推进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两年,丹江口辖区内194个行政村中,超过100个村开始发展近郊游产业,超5万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在水都花月夜景区,当地打造了《太极神鼓》《橘颂丹阳》《北游之舟》等多部群体节目和多种艺术门类的个人演艺。不仅如此,大型游轮实景演出《梦回均州》,今年6月在这里上演。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南水北调源头故事为主题的沉浸式原创游船演艺戏剧,让观众梦回古城均州。

丹江口市均州码头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鹏:“下一步,均州号游船将进一步拓展汉江流域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通过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联动,积极与武当山、丹江口大坝等著名景点的合作,开发水上观光、生态体验等水生态旅游项目,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水文化催热旅游经济。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共接待游客约582.9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8.6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9.41亿元,同比增长5.4%。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赵龙文

丹江口市融媒体中心 余波 周金华 何瑞峰 饶辉 高重阳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