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襄阳 | 襄州:凝聚改革创新合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破产清算变重组 府院联动有温度
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法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挽救危困企业的职能,从深化府院联动、推动债务重组、做实重整合规等方面,助力企业“破茧重生”。
在襄州区的湖北亿龙源食品有限公司厂房里,工作人员正开足马力,为四川张飞牛肉本周20吨订单抢进度。别看公司现在红火,去年企业曾差点破产清算。
湖北亿龙源食品有限公司重整前负责人 周柱龙:“债权人联合向法院递交了破产清算的资料,要不是襄州区法院,我们现在都没有了。”
原来,亿龙源公司是襄州区招商引资企业,作为华中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型冰糖炼制厂之一,鼎盛期企业年产值高达3亿元。然而,2014年前后,公司因连带担保问题,逐步出现债务危机。
2023年4月,亿龙源公司及其债权人先后到襄州区法院提交了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的申请,案件直接转到襄州区涉企专业法庭。原本以为是个简单的破产清算案件,可初步审查后,才发现公司早已严重资不抵债。
襄阳市襄州区张湾(涉企专业)法庭庭长 徐鸿进:“所有资产价值近4千万元,47名债权人里面就有45名普通债权人,债权人的债权金额近1亿元,完全资不抵债。如果纳入破产清算,45名债权人和优先债权人一分钱都收不回来。”
湖北亿龙源食品有限公司破产重整管理人 曾臻:“破产清算是一条比较便捷的路,一纸破产文书,一切清零。破产重组对于法院来说,程序更复杂、更繁杂,所担的责任也更大。”
是清算还是重组?选择何种方式帮助企业和债权人,成为摆在襄州区涉企专业法庭法官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襄阳市襄州区张湾(涉企专业)法庭庭长 徐鸿进:“也有同志提出直接破产清算算了,但是我们专班去会见债权人和业主方的时候,感觉到企业自救意愿强烈,而且它拥有健全销售网络,和国内多家大型连锁超市都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他们还是省内唯一一家规模制糖企业,我们希望找到一条更符合各方利益的路径。”
就这样,襄州法院放弃破产清算这条路,对接有实力的企业,全面接盘亿龙源公司。可那些企业一听说是破产企业,纷纷拒绝了他们。这时,政府部门拿着“王牌”和专班工作人员一起出面谈判,短短半年时间就有多家公司表达了投资意向。
襄阳市襄州区张湾(涉企专业)法庭庭长 徐鸿进:“我们的这张‘王牌’就是府院联动机制,法院在前面进行项目推进,权衡各方当事人利益,让他们有保障,而我们背后的保障就是区委、区政府。”
府院联动,是指政府部门统筹解决企业破产处置工作中的风险防范、财产接管、资产处置、企业注销、防止逃废债等问题,让新接盘的市场主体能够打消顾虑。
湖北亿龙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齐飞:“政府参与进来,对投资人来说相当于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并且积极推动投资人和企业进行对接,在重整过程中安抚职工情绪,促进了重整工作顺利进行。”
很快,亿龙源公司重新启动。通过协商谈判,原本通过破产清算根本无法收回投资的普通债权人,也得到了合理补偿。
湖北亿龙源食品有限公司职工债权人 范兆霞:“大概有25万元左右,听到老板说进行破产重组,职工的债权能得到一定保障,感觉内心特别开心。”
2024年,襄州区法院持续深化破产重整机制,助力4家企业“破茧重生”,化解债务6.5亿元,盘活资产近2.1亿元。就在今年的6月25日,襄阳市首家企业重组重整服务工作站在襄州区正式揭牌成立。未来有更专业的团队为危困企业提供资源聚合、便捷高效的全流程司法服务,切实保障市场运行秩序、创新创业活力。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刘茂强:“下一步,我院将继续贯彻‘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理念,抓好审执主业,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审判质量,实质化解涉企纠纷,发挥破产重整救治职能。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推进债务重组,招募引进投资,服务危困企业纾困解难。”
“一业一查”联合监管 为经营主体减负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襄阳市襄州区以争创“一业一查”省级试点为抓手,全力推动事中、事后监管从“以事项为主”向“以行业为主”转变,积极构建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新格局。
前几天,襄州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人社、统计等6部门工作人员来到辖区内的一家超市,联合对超市的食品及原料的进货渠道、人员管理情况、台账是否完整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襄阳市襄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肖湾市场监管所所长 翟久坤:“对食品生产、销售行为、建设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及餐厨废弃物处置许可情况、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和法规情况,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建立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管理制度情况等事项。”
对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事项进行整合,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方式,开展联合检查,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减少多头重复检查的监管模式,这就是襄州区创新开展的“一业一查”。
美联超市龙街店店长 谭晓艳:“一年就来一次,然后大概需要半天的时间,一次性告知我们合规经营的标准,以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综合检查就结束了。”
据介绍,襄州区于4月上旬启动“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按照“部门应合尽合、事项应增尽增、频率应减尽减”原则,将市场监管领域23个行业主管部门的453个抽查事项,整合到成品油销售、养老服务、燃气供应、物业服务、校外培训等48个主要行业中,实行“一业一查”。
襄阳市襄州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副召集人 邓正清:“实现执法人员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在完成行业监管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干扰。”
襄阳市襄州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蔡继革:“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一业一查’的行业覆盖面,优化‘一业一查’操作规程,同时积极探索智慧监管在‘一业一查’中的应用,打造跨部门‘双随机 一公开’的升级版。”
扎实推进“三零”“三省” 保障企业项目早送电
近年来,国网襄阳市襄州区电力公司紧紧锚定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和省力、省时、省钱的“三省”工作,做到接电质效持续提升、办电渠道更加便捷、客户诉求及时响应,树立营商环境新标杆,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襄州区重点项目圆通襄阳智创园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在给外立面装隔热棉,工地现场一片红火。而一旁刚刚安装完成的配电室内,国网襄州电力公司的企业“店小二”和企业工作人员一起在对线路进行最后的检查。
圆通襄阳项目负责人 潘政委:“从电力的方案审批、编制、流程当中,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为我们的建设投资节约了不少时间、财力。”
据了解,国网襄州电力公司全面优化业扩报装线上办电,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客户“刷脸办”“一证办”全覆盖,2024年上半年线上办电率达到100%,并率先在襄阳市开展“水电气”联动报装,设置专人在襄州区行政服务中心“水电气”综合窗口开展办电服务,不断提升客户办电便利度。
国网襄阳市襄州区供电公司客户经理 朱凯文:“我们提前与企业沟通,优化了报装流程,精简了报装环节,企业送电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国网襄阳市襄州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助理 姚晔:“下一步,襄州供电公司构建超前主动的用电报装服务模式,全力提高重大项目办电效率,保障企业项目早投产、早送电、早达效。”
2024年以来,襄阳市襄州区以优质服务和创新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真抓实干,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更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让企业在襄州发展更加便利,推动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地。
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 刘明锋:“近年来,襄州积极创新手法、步法和打法。今年,我们围绕6大类59个方面,制定了降成本工作方案,仅政策兑现一项,通过‘襄阳政策通’平台累计兑现资金达3257.9万元。我们新增‘掌上办’政务服务事项500项,‘一事联办’事项15项。”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甘泉 张雪晶 廖云翔 李晓雨 襄州台 通讯员 周阳 杜剑波 童要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