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鱼航员”感觉良好 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了脊椎动物的饲养

垄上行  2024-07-12 21:37:39
分享到:

今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飞船首次携带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成功升空,来自武汉的4条斑马鱼“一飞冲天”,成为举世瞩目的首批“鱼航员”。7月1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介绍了这次空间实验的相关情况,4条“鱼航员”在轨实验期间状态良好,我国首次太空养鱼实验进展顺利,也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实现了脊椎动物的饲养。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记者看到成群的斑马鱼正在欢快地游动,随神舟十八号进入中国空间站的4条“鱼航员”就来自这里。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科研助理刘涛说:“斑马鱼是我们科研领域常常使用的一种模式生物,斑马鱼有良好的耐温性、耐低氧性,一般在10℃以上斑马鱼就能够存活。斑马鱼的胚胎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所以更加便于我们的观察。”

斑马鱼成年后的体长仅3至5厘米,因其体型小,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符合太空实验的要求,被选中当上了首批“鱼航员”。科研人员介绍,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生物,却是撬动许多学科发展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科研助理刘涛说:“斑马鱼与人类的基因组有高达70%的相似性,它可以用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可以揭示细胞和组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它可以构建疾病和肿瘤模型,从而来建立药物筛选和治疗的研究平台;它可以构建毒理学和生物育种模型,从而来解决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的重大问题等等。”

神舟十八号首次携带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升空后,在中国空间站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斑马鱼、金鱼藻和少量的水,在太空组成了一套生态自循环系统,该系统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高级工程师潘鲁湲说:“在这个循环系统里面,金鱼藻和斑马鱼在紧邻又分开的两个小的舱室里面,一边养鱼,一边养藻。金鱼藻可以消化斑马鱼呼吸代谢产生的一些废料,同时又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向斑马鱼养殖的空间里面提供氧气。斑马鱼就呼吸金鱼藻提供的氧气,同时还可以为金鱼藻提供养分,这样斑马鱼在太空环境下,一直维持了一个比较健康的生存情况。”

科研人员介绍,在空间实验期间,4条斑马鱼状态良好,我国首次太空养鱼顺利实现。接下来,科学家将结合斑马鱼空间运动行为视频等,开展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同时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提供支撑。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高级工程师潘鲁湲说:“在此之前,中国空间站已经实现了植物的全生命周期的培养,也曾经有无脊椎动物带到中国空间站,在中国空间站存活良好。这一次我们的斑马鱼上天是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实现了脊椎动物的饲养,斑马鱼在空间站成功地养殖,健康状况良好,为我们今后在太空开展水生生物的研究,包括我们未来会带更多的脊椎动物上天都奠定了很好的科学基础。”

(记者 王知今 陈青 实习生 付琦 通讯员 孙慧 编辑 马静 编审 涂丹 监制 王小红 肖鹏)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