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孝感丨高新区的新质生产力之梦:探访高创智造产业园
用“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与科创企业“双向奔赴”
日前,总投资112亿元的算力产业项目正式落户孝感高新区。这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百亿算力项目为何会选择孝感?近日,记者走进孝感国家高新区,追溯其中缘由。
孝感高新区是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一直以来,高新区锚定“高”和“新”的发展定位,探寻弯道超车的发展路径。
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君:“必须走长远路线,必须培植一些高科技企业,由小变大,裂变发展,才能达到目的。”
确定好发展方向后,高新区开始在全国拜访科研机构,寻找合作机会。
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君:“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了现在的联光元和这个团队,他们手上有大批从0到1的技术,只要实现1到100(的技术),产品定型之后才能稳固生产。”
当时,国内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并不多。而这对于投资方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
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君:“科研是要实践的,一个非标零件,量小、造价不高,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做,如果你做几个,没人做。”
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高新区决定开创性采用“国有民营、限期回购”模式建设创新转化平台,由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即孝感高地创新企业加速有限公司,一期出资200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国内外通用设备,建设了一条非标装备研发产线。二期又投资2000万元左右引进了四台国际领先的测量和高精密加工中心,致力于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加速服务。在当时,做出这样的决策,既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还要有陪伴其成长的耐心。
联光元和(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祥军:“孝感高新区领导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说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承担承受了很多的压力,你钱花出去,你一两年你在这看不到东西。”
通常,加速器公司的设备利用率比一般的产业项目低很多,但它提供的非标准器件研制能力,将大大缩短颠覆式创新技术转化的周期。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发达地区丰富而完善的产业链所缺少的。2021年,仅用了6个月,这个团队研发的表面耦合诱导——二级放大等离子体炉系统在高新区实现首次满功率点火。
联光元和(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祥军:“在广州我们花了4年的时间才把第一个样机做出来,我们到这里之后,所有的机器到位之后,我们开始从设计到制造到点火成功,我们只花了6个月。”
等离子体炉的成功点火让高新区的加速器开始进入全国视野,这也赢得了投资未来战略技术的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的青睐。2022年,由上海联和投资的联光元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在孝感注册成立,为高新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为感谢高新区当初的“耐心陪伴”,联光元和将中试产业化基地设在了孝感。
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君:“‘耐心资本’这个提得正当其时,对投资来说,第一要保持定力,看准的项目要投下去,布局长远就是,这种投下去不会很快产生效果,它必须要时间来培育。”
链式招商 点燃发展新引擎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在高新区加速器的服务下,孵化出了联光元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如何让其从一颗种子成功破土并茁壮成长?高新区围绕光电子信息产业展开了一场链式招商战。
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君:“要想联光元和将来进一步发展、更大市场发展必须引进德睿光电,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联光元和白光激光器,将来光刻机这一块是需要这个技术的。”
联光元和(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祥军:“我们因为加速器我们落在了这里,然后因为我们需要(上游产业),我们让他(德睿光电团队)来看这样的条件,那么他也能想到他未来他会需要这个条件。”
在联光元和的牵线搭桥下,高新区得知,德睿光电团队的另一个高科技项目元臻微电也在寻找生产基地。如果这两个项目能落户高新区,将形成一条紧密互补的产业链。然而如此优质的项目,必然是争夺的香饽饽。
联光元和(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祥军:“我说我们去跟苏州、跟广州、跟这些地方去竞争,你不可能去竞争,说你的支持力度,你不可能靠你的钱去争,那么你钱不能够去跟别人拼的时候那你拼什么,拼服务、拼效率。”
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君:“当时苏州、西安、成都、重庆四个地方在争他,这个团队在国外的经历比较多,他对政策表态不信,而我们是代买设备、他回购,今后还会转化成股权。同时,这得益于过去我们购买这些精密设备,在首台套政府单一来源采购这块我们都走在前面了,所以我们有底气能把它做好。”
高新区提供可落地的方案,而非简单的招商表态。正是有了这样的魄力与服务,德睿光电和元臻微电两个项目最终选择了孝感。作为联光元合的上游产业,这两个项目的产品与技术都是国际领先水平,有望突破光刻机的“卡脖子”难题。
联光元和(孝感)光学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 张立:“加速器为我们提供的这个条件去孵化了我们,而我们也通过我们上下游的合作把整体的产业链搬到我们这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以点带面,能把整个产业链打通,并且聚集起来。”
目前,高创智造产业园内,联光元和、近观科技、德睿光电、元臻微电既能形成紧密互补的产业链,也有各自富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定位。孝感工厂作为企业研发生产的中部基地,将加快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赋能孝感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算力赋能 打造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近两年,孝感高新区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将算力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谋篇布局。
联光元和(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祥军:“目前我这边最完备的是机械的能力,然后有一部分光学的能力,电子的能力在目前我们这里还是没有的,真正你要建一个完整的加速器平台,或者一个完整的,现在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中心,你必须是光、机、电、软。”
为突破算力瓶颈,真正打造一个集“测、算、造”一体的产业化平台,2022年,高新区领导带队赴北京考察算力项目,计划采购两台3D科学计算机。
联光元和(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祥军:“两年中间,高创投是前前后后组织了四次专家论证会、全国性的专家论证会,论证定价合不合理,技术是不是先进的,论证论证是不是单一来源,反正就是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开一个全国范围的专家论证会,然后有了专家论证的意见以后,他们才能往下一步走。”
2023年,孝感3D科学计算中心上海基地设立。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试,计算机算效为最高等级。自运营以来,解决了不少中国以往算力中心“算不起、算不完、算不了”的问题,完成了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60个合作伙伴的算力服务项目,半年时间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 竺立哲:“有这个算力支持,那么这个降本增效的这个事情才能够做成,如果希望园区能发展得好,这些企业进来以后,资源给够、算力给够,它才能利用这个算力,把它的实验成本降下来。”
同时,不久前开工建设的孝感算力产业项目,将建设集3D科学计算中心、设备生产制造中心、通信基带芯片研发销售总部于一体的综合性算力产业集群。
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君:“它就会形成全国唯一的、甚至全球唯一的‘测、造、算’一体,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就用先进的硅光芯片去测量,用我的超算去算,那么意味着我对任何物质,只要有光谱的物质,只要我去照一照,我就知道它的性能、知道它的结构,这样可以说,将来在孝感制造一个,全球最大、最精密的科研仪器制造中心这是指日可待。”
联光元和(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祥军:“随着这5家企业的落户,和它的产业化在这里起步以后,实际上来讲,孝感也就具有了从头创新的能力,就是计算、测量、我们的制造,这些未来其实可以给孝感提供从源头创新的能力,可以支撑很多的这种创新的实验室,创新的团队在这里落户。”
未来,高新区将以算力产业为基础,建设“数据要素X”科技创新示范区试点,推动城市产业集聚,助力湖北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中部节点,为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凯歌
孝感台 鲁汉平 杨亚玲 褚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