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致敬劳动者·换岗体验 | 最“挤”的岗位:我在黄鹤楼当导游

长江云新闻  2024-05-06 21:51:39
分享到:

今天的《换岗体验》,我们跟着记者去最热闹的景点——黄鹤楼,当一回导游。

在黄鹤楼当导游,可以用一个“挤”字来形容。天空虽然下着雨,但却并没有浇灭大家出游的热情,参观黄鹤楼的游客摩肩接踵。而记者的任务就是:为游客讲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强大的记忆力,是必备技能之一。建筑、诗词、传说等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在黄鹤楼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阐释。

记者秦婧:“虽然我提前做了功课,但是内容量太大了。我刚刚跟了一遍下来,我发现很多内容我可能已经记在脑子里面了,但是我跟游客讲的时候,可能不能随时就表达出来。”

武汉黄鹤楼景区导游周念:“我们只记主要信息点就可以了,在讲解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技巧,就是我们要善用这个互动。比如说我很喜欢用到的一个方式就是提问法。”

记者秦婧:“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去跟他们互动?”

武汉黄鹤楼景区导游周念:“我们对老人的讲解,可能就稍微慢一点,这样就听的内容会清晰一点。”

机械背诵行不通,只有将这些信息内化于心,并化繁为简,才能讲得顺畅。几趟下来,记者慢慢摸到了一些门道。加上师傅传授的一些小技巧,她顿时有了信心。但试讲时,却……

记者秦婧:“大家也可以叫我小秦,那我们....1987年的时候,是获得中国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项,鲁班奖。哎呦,我接着又不知道往哪讲了。”

一遍又一遍地卡壳,记者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终于,她鼓起勇气,迈出了第一步。

记者秦婧:“是从哪里过来的啊?”

游客:“河南洛阳过来的。”

记者秦婧:“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地方,是我们拍照打卡的一个绝佳地点。背后就是这个主楼,拍起来是非常恢宏大气。”

黄鹤楼越来越热闹,记者不断提高嗓门,并时不时抛出提问互动,拉进和游客间的距离。中途,不少游客放慢脚步,凑过来聆听。此时,记者信心大增,在讲解中,她还增加了关于黄鹤楼来源的趣味问答,让游客们感受这座千年名楼的独特魅力。

记者秦婧:“黄鹤你见过没?”

小朋友:“没见过。”

记者秦婧:“没见过对吧,都没见过它这种鸟。为什么黄鹤楼叫黄鹤楼呢?那我们看到这幅画,它里面就蕴含了黄鹤楼因仙而得名的故事。”

在短短一天的体验中,记者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他们对文化地标承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更感兴趣。大家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涵养文化自信。而导游,也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讲解员,在引导游客游览景点的同时,更应该当好城市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传播者。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宛宇 通讯员 江萌)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