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灿烂的楚文化 | 百年采茶调 声声黄梅情

长江云新闻  2024-04-28 20:28:36
分享到:

农家少闲月,四月采茶忙。在黄冈黄梅县,采茶的同时,还有婉转悠扬的戏曲声相伴。这样别有韵味的劳作场景,在当地流传了400多年。《灿烂的楚文化》,我们一起去探寻黄梅戏的起源。

长江云新闻记者尹晨:“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千百年来,每逢春茶采摘季,青年男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吟唱,这,便是黄梅戏的起源——采茶戏。”

这片位于黄梅县的茶园,是以黄梅戏的代表人物邢绣娘而命名的。据说,邢绣娘出身在清乾隆年间的一个农民之家,起初喜欢在茶园一边采茶一边歌唱,因婉转悠扬的歌声而被广为流传。在当地,有一种说法,采茶调就是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记柱:“采茶的时候为了解去疲劳、活跃气氛,就会唱一些采茶歌,我们叫生活小调,最开始是一个人唱嘛,后变成两个人唱、三个人唱,最后才真正形成唱大戏,三打七唱。”

黄梅采茶调流行后,与安徽省安庆府当地民间戏曲结合,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后又融合了采茶歌、渔歌、樵歌、旱龙船、莲花落等数十种民俗文化,逐渐发展成了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

黄梅戏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莉:“像我们《於老四和张二女》里面,中间会有那种小铃铛会敲在身上发出响声。很多东西它都是来源于我们黄梅本地的一些风土人情。”

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一直在路上。在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有一支10人的非遗保护队伍,他们走遍了鄂赣皖等7省56个县市,寻访了400多位老艺人,整理出了近万本珍贵资料。在抢救性整理、复排、复演中,古老的戏曲活了起来。

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办公室主任王治国:“於老四和张二女这个剧本,原来是没有大戏的,我们对一些挖掘抢救出来的资料进行汇编,唱排了一场大戏,长演不衰。”

如今,黄梅县还设立1000万元黄梅戏艺术基金,支持一系列传统和创新剧目的创作,并安排每年200多场送戏下乡演出、120场戏曲进校园活动。五一临近,各个村里也开始紧锣密鼓筹备黄梅戏演出,不少村民都自掏腰包办大戏。

黄冈黄梅县孔垄镇周碾村村支部书记毛美林:“100多个村民捐了20多万块钱,用于大棚、设备、后勤管理。”

黄冈黄梅县孔垄镇周碾村村民周焕桥:“为了把黄梅戏发扬光大,我们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尹晨 王磊 黄冈台 黄梅台)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