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仁孝侄媳,26年悉心照料聋哑婶婶,一副柔肩撑起两个家

长江云新闻  2024-04-23 17:22:59
分享到:

早上五点半起床,八点下地干活,白天照顾老人、务农、做家务,晚上十一点、凌晨两点起夜......这份“高强度”作息表是何春枚二十多年的日常。

何春枚是宜昌夷陵区下堡坪乡人,今年52岁,曾被评为夷陵区道德模范、“宜昌好人”“荆楚楷模”。她悉心照顾多年卧病在床的公婆和患病的婶婶,一个人扛起两个家的重担。提起她的名字,附近邻里无人不晓,“好媳妇”“好侄媳”,大家都用这样的字眼夸赞她。

时间追溯到1998年,何春枚与丈夫赵春云结婚的第七年,丧失独子的叔叔赵长志生病住院,赵春云在医院陪护,何春枚则担起了两个家庭的农活与家务,同时还要照料患有精神疾病的聋哑婶婶张宗梅。

然而,何春枚迎来的却是婶婶的极度抗拒。“儿子没了,叔叔住院不在身边,婶婶的病更严重了,一发病就到处乱跑,送去的饭也不吃,有时候还会踢我。”回忆起最初的情形,何春枚十分感慨。

为了让婶婶接受她,何春枚更加耐心,每天送饭、洗衣、打扫,不管婶婶如何待她,她都不恼,反而言语温和、笑意盈盈。慢慢地,婶婶不再抗拒她的接近。

屋漏偏逢连夜雨,后来几年,公婆相继生病卧床,何春枚要照顾两个孩子、四位老人,下地务农、做饭洗衣、端药喂饭,一刻也不曾停歇。

2017年,叔叔因病去世,婶婶犯了高血压,穿衣吃饭都离不开人,何春枚主动提出要把婶婶接来自己家赡养。她的举动,深深打动了丈夫赵春云,“我真的没想到,她会先提出把婶婶接来,我心里特别感动。”

大家都劝何春枚把婶婶送去福利院,她不同意,“婶婶听不见也不会说话,这些年她只认我,送去福利院我不放心。”

“她只认我”,这话并非说说而已。何春枚二十多年来从早到晚的悉心照料,早就打动了婶婶,成为她心里不可替代的存在。

“我记得可清楚了,之前好几次我给幺婆婆喂水果、零食,她怎么都不吃,我妈喂她才张嘴。”提起这事,女儿赵桂林笑得合不拢嘴。不止是赵桂林,就连赵春云喂饭喂药张宗梅都不接受,若是何春枚外出,她则会一直望着外面,等着何春枚回家。

是怎样的无微不至,才让婶婶如此依赖何春枚?

在何春枚的手机上,就能找到答案。

打开她的手机闹钟,上面有三个时间:凌晨2点30分、早上5点45分、晚上11点30分。这些时间,大多数人都还在梦乡,而何春枚则要起床,为婶婶盖被子、换尿布。“每三个小时就要换一次尿布,我要是不起来,婶婶就睡不好。”何春枚坦言,这些年来,她几乎没有睡过整觉,一开始休息不好,如今也已经习惯了。

除了频繁起夜,何春枚每天都要给婶婶擦洗身体,一日三餐得亲手喂,还要推着婶婶出门散步晒太阳,随时关注她是否渴了、饿了,哪怕是下地务农,也得在照顾完婶婶后,掐着点去。

二十多年的照顾,让何春枚对婶婶十分了解。邻居曾笑称何春枚像个医生,“老人家哪不舒服她瞧一眼就知道”。

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婶婶,何春枚夫妇选择在家务农。家中全靠十多亩茶叶、一亩多天麻和贩卖猪崽维持生计。“我都是以她为主,其他事都是次要的,再忙也得先照顾好她。”何春枚这样说,也这样做。

几年前女儿赵桂林怀孕生子,何春枚顾及婶婶无人照看,只得请旁人照顾女儿;有时邻居邀何春枚一起出去玩,她总是不去,因为她清楚,只要她不在家,婶婶便不吃不喝,她宁愿自己辛苦些,也不愿看婶婶受苦。

在何春枚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下,她的一双儿女都十分孝顺。“打我记事起,妈妈就在照顾幺婆婆。她是我的榜样,我以后也会这样教育我的孩子。”女儿赵桂林笑着说道。不远处,何春枚正跟孙子一起推着婶婶晒太阳,祖孙三人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作为左邻右舍,看着她这些年的行为,我们内心都很动容,这种孝老爱亲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和推广。”邻居严崇礼如是说。

都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何春枚却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孝老爱亲的承诺。或许,何春枚只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可正是因为有无数个普通平凡的“何春枚”,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不平凡的小事,才让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在夷陵区代代相传,铸就了一座“好人之城”。

(来源 夷陵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彭宇 邱承娇)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