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合力打造省域茶产业公用品牌 春天里,共沏一盏“楚天好茶”

湖北日报  2024-04-19 18:20:23
分享到:

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针,是农产品品质和信誉的凝结。茶产业是我省农业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聚力打造湖北省域茶产业公用品牌,是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如何沏好这盏“楚天好茶”?全省政产学研多方聚力,不断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擦亮茶产业品牌。

接续推动“茶十条”落实落地

湖北是茶叶大省,但不是茶叶强省。茶产业关系全省70多个县市的富民强县。

省发改委副主任崔永红介绍,为壮大湖北茶产业,我省出台了“茶十条”政策,推动“茶十条”落实落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茶产业链建设的首要任务,省发改委与省农业农村厅将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一条一条落实、一件一件推进、一年接着一年干,奋力推进湖北向茶业强省转变。

着力推进产业提级,进一步强化品牌引领。大力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优化、标准建设行动,加强楚天好茶和重点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加大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应用力度,支持鹤峰县等地方试点推进茶叶全域无农残和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推动标准体系落实到全产业链条。

着力推进企业增效,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大力实施主体培育、工艺改进、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行动,加快推进柴、煤改电改气和关键环节“机器换人”,支持茶叶深加工产品规模化生产,不断提升重点龙头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着力推进茶农增收,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实施生产服务、科技赋能行动,支持五峰县加快推进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不断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和人才培养,提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农带农水平,持续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有效增加茶农直接收入。

茶树良种激活产业“芯”动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党明介绍,我省依托茶产业链专家团队,已建立农科教、产学研联动机制,加强茶树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建设,以良种、良法、良制,夯实茶叶品牌建设的产业基础。

立足本土资源选育优良品种。组织开展茶树种质资源挖掘与整理,建立资源圃,收集种质资源1300余份。全省4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鄂茶一号”成为全省当家品种。12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品种登记,“鄂茶201”成为我省首个通过国家茶树品种登记的适宜机采、玉露专用型新品种。

科学引进省外优良品种。从省外筛选引进中茶108、龙井43、金观音、白叶1号、黄金芽等优异、特色茶树良种,逐步规模化推广。咸丰县经多年引种示范,白叶1号茶园面积达14.5万亩,惠及茶农4.8万户,14万人,人均增收超过8000元。

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孝南区、巴东县和夷陵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在全国率先实现茶树无性系良种工厂化快繁育苗,确保茶苗合格率在95%以上,缩短育苗投产“窗口期”6个月;推广新建园“一年快速成园”技术,将茶树改植换种时间由3年缩短到1年时间,有力推进老茶园改造进程。

“标准化”让楚天好茶香飘远

标准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无标准,无品牌。

省农科院副院长杨园园介绍,该院牵头组建“政产学研用”标准体系建设大团队,聚焦省级茶叶重点区域品牌,围绕茶叶全产业链,开展品种、种植、加工、品质等系列标准制订,实现“生产加工有标可循、质量安全有标可依、管理服务有标支撑”。同时,将标准应用纳入省茶叶重点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引导被授权市场主体严格按标生产、依标加工、对标服务,不断加强标准的宣传、解读、培训。下一步,该院将进一步完善茶产业标准化体系,全力提升“楚天好茶”产品品质。

标准决定质量,品牌引领发展。省茶叶协会副会长李云介绍,协会制定并颁布了《湖北省“楚天好”茶品牌管理办法》,明确了品牌使用的基本要求、授权管理和品牌申报等内容。品牌管理遵循“自愿申报、公平公开、严格审核、动态管理”的原则。

以省域茶产业公用品牌为突破口,以标准构建为抓手,加快实现湖北茶产业质量、品牌、效益的正向循环。共沏一盏“楚天好茶”,不负荆楚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 洪昕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