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利川:“研学+旅游”双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恩施利川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和气候资源、人文资源优势,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打造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以“研学+旅游”双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70余名师生,来到利川进行探秘恩施研学活动。在腾龙洞的洞穴教室,师生们参观学习了探秘喀斯特的地质课程,在60公社,大家一同体验了土家扎染以及草编技艺。从参观学习到动手操作,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第二课堂”的别样魅力,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研学学生胡杰诚说:“今天来这儿就是学习了草编和扎染工艺,整个体验下来还是很有趣挺好玩的。”
研学学生谭子宴说:“比较有民族特色,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去挖掘,所以觉得研学会让我记忆更深刻一点,我觉得这趟旅程其实挺值得的,平时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教育+旅游”的研学游,成为很多中小学开展校外实践教育的“新阵地”,也成为部分家长们的热门选择。
恩施州某教育公司总经理蒋鼎说:“2023年度到2024年度我们接待的研学旅行的学生的数量总共是7000多名。”
近年来,利川市立足本地优势,以党建为引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探索研发了腾龙洞研学基地的地质课程、大水井古建筑群研学基地的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课程、中国凉城60公社营地热气球飞行科技课程等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恩施州某教育公司总经理蒋鼎说:“主要是开展以探秘喀斯特和追溯土苗情的一些研学课程,围绕我们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色的一些研学资源,为他们设计特色的一些体验度、传承度和知识性比较高的一些课程。”
中国凉城60公社研学营地负责人史英勇说:“我们接下来还会引进更多的非遗老师,开发更多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体验。”
目前,利川有大水井古建筑群研学基地、恩施腾龙洞国家地质公园研学基地、佛宝山研学基地、团堡镇黄泥坡智能蔬菜园研学基地、龙船水乡研学基地等7个市级研学基地,中国凉城60公社研学营地、利川童话小镇研学实践营地等4个市级研学实践营地。其中,恩施腾龙洞国家地质公园和利川北纬30度生态农业实践基地已经在2022年成功申报为省级基地。
依托研学旅游线路的发展,利川市凉雾乡诸天村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民宿产业,如今的诸天村创建为市一级的示范建设村,村容村貌大变样,基础设施健全,住宿、餐饮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利川市凉雾乡诸天村党总支书记陈益说:“通过今年研学基地的开设,本村的民宿建设从原来的低端走向了中高端民宿的发展,从经济和就业上面大力地提升,全村的旅游经济从原来的30万元左右提升到现在的200万元。”
随着研学特色课程的不断开发,引得众多学子源源不断来利川旅行、学习。不仅平衡了旅游淡旺季,还推动了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很多市民依托研学基地吃上了旅游饭。
(长江云新闻 利川台 宁琼 实习生 郜鑫萌 李睿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