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黄冈 | 记者调查:解析黄梅“双集中”密码
2023年,黄冈以“双集中”为手段提高县城承载力和吸引力,多措并举促进就地城镇化,并率先在黄梅进行了试点。
以教聚人 “黄梅密卷”拿高分
2023年,黄梅县城新增人口1.1万,同比增长62%。其中,农民进城10069人、外来人口1010人。
权威统计显示,自2010年以来,黄梅县城有两次非常明显的人口增长拐点,一次是2016年,另一次是2022年。有人注意到,2016年前后,黄梅在县城建设滨河片区、滨河中学、县七小;2021年前后又在县城建设滨河高中、实验高中。县城这两次人口增长,正和黄梅县的教育布局密切相关。
黄冈黄梅县居民:“黄梅教育很好,我们就把小孩送过来读书了。”
2023年,黄梅将乡镇高中迁入城南片区,并取消了入学户籍、购房等限制。光是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就有129所,今年秋季新增学位达到了3000个,带动人口聚集7500人。
黄冈黄梅县第七小学副校长 余东展:“这里的学生最远的有来自广东的,更多的都是以前农村的孩子,或者是家长的返乡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
黄冈黄梅县第五小学教联体校长 夏万伦:“传统文化本土课程的需求,特别是黄梅戏,家长们提出了要求,我们学校就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全面发展。”
以产留人 “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
农民进城,“有班上”甚至比“有房子住”更重要。在百丝祥纺织公司上班的何花,送完孩子上学,开车10分钟就到了企业。从福建泉州回到黄梅,何花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产业潜力。
黄冈黄梅县居民 何花:“过去黄梅就有纺织的基础,是全国第三批纺织服装产业承接的示范性基地,我觉得未来也是大有可为的,小池绿色印染基地这个项目(即将)落地,印染的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是一个心脏的带动作用,我们在这边的工作也会越来越有信心。”
2023年,黄梅县新增规上服装企业10家,纺织服装产值过70亿元,同比增长了17%。
黄冈黄梅县招投中心主任 王志娟:“之前在2023年我们主要有7个主导产业为主,在2024年我们产业就更加聚集,更加地集中了。依据我们黄梅现在有的资源特色,结合我们当地现有的产业基础,主要是围绕我们的文旅、农产品深加工,还有纺织服装。”
不只是创造就业岗位,黄梅县还创新就业服务。他们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在外务工人员服务站,与异地商会一起宣传返乡政策和岗位信息。开通回家过年“直通车”,组织返乡1631人,促成967人与本地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当地还组建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共对2355名进城和返乡农民进行技能培训。
以城安人 千年古县“好戏连台”
这两年,改造后的小南街所在的老城区,主打的就是一个“慢生活”。300多米的小南街,一派白墙黛瓦,却并不雷同,家家都融入了现代设计,小酒馆、汉服店点缀其间,悠扬的黄梅戏一唱,经过的人都会用黄梅话连连感叹“好受味!”(舒服!)
黄冈黄梅县刘塘社区党委书记 袁婷:“我们发动居民出资出力拆除违建,街头两边改造建成群众休闲的风廊亭,居民的幸福指数很高。”
这两年,黄梅县以传承古城记忆为主基调,进行城市更新,城市功能分区更加明确。
黄冈黄梅县政府投资建设管理中心主任 黄杰:“老城片区以传承古城记忆为主要基调,城南片区以吴楚特色为主风格,城西片区以创意性为主要特征,塑造‘千年古县 灵润黄梅’特有风貌。”
黄冈黄梅县副县长、“双集中”工作专班牵头负责人 王小恒:“今年我们主要是聚焦新增2.5万城镇人口的目标,以教聚人、以城安人、以产留人,‘双集中’是路径,最终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就地城镇化。”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爽 艾思航 郭裕铭 周航川 黄梅台 石勋 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