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200元拿不出手,最低600”!冲上热搜

中国新闻网  2024-02-13 11:00:01
分享到:

春节假期

在社交平台上

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

话题词

#给的压岁钱快赶上1个月工资#

也冲上了热搜榜

不少年轻人发文感叹,“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春节压岁钱,花光了我的年终奖”。

作为传统年俗之一,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年味儿”。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传说用它可以压住邪祟,保证晚辈平安度过新的一年。

传统压岁钱,必须由家中最年长者给予,因为他们生活经验更多,压岁的力度更大。

压岁钱始于汉代,是特别铸造的“厌胜钱”,只用来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唐代宫廷内开始给真正的钱,但是立春日才给,并非春节。宋代该习俗传入民间,到了明清,终于成为了春节的“标配”。

作为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中独有的一种“仪式”,“压岁钱”传递出亲长爱幼、团圆祝福的寓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给孩子的红包,因为互相攀比等心理,涨得很高。

在个别地区,小朋友的红包都要1000元起步,有网友甚至感叹,一个春节发掉17000元的红包。

压岁钱成为新负担,如同红白喜事等人情重担一样,说到底是人们对面子和虚荣的过度追求。尤其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压岁钱的数额似乎成了衡量亲情和友情的唯一标准。“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成了许多人内心矛盾的真实写照。

拒绝红包攀比,年轻人出招了

年轻人中,有人为给小辈发红包而苦恼,也有人提出了一些新观念、新做法。

重庆的晓菲就是如此。今年,她和同辈的兄弟姐妹约定好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统一50元,“图个热闹喜庆就好”。此前,按照她家乡的习俗,压岁钱以100元、200元居多,每年春节,她都要为此花费数千元。

“十几个孩子,有些可能一年才见一次面,甚至都叫不出名字。但是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今年我就直接说了,亲戚们也都同意,这样大人没那么大压力,小孩儿收到红包也都高兴。”晓菲说。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人呼吁过年发压岁钱要量力而行,不要被攀比、跟风的风气所“绑架”。“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要内耗”……他们互相开解道。

专家:相关部门可出台倡导性规范

据中新网,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表示,压岁钱的本意是表达对孩子健康、幸福的一种祝愿和期待,初衷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压岁钱“水涨船高”,甚至对一些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有一部分人互相攀比,使得压岁钱的寓意有点“变味”,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和检讨。

王忠武称,发压岁钱是民间行为,具有自发性。“大家心照不宣都这么做,你不做的话就显得不合群”。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个倡导性的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舆论、社会对不合理的行为加以劝导,倡导适度、适可而止。

(来源:都市快报、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