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黄石丨黄石:传统产业升级 再造“工业强市”
黄石:传统产业升级 再造“工业强市”
黄石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功能节点城市,肩负着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依托深厚的工业基础和便捷的区位优势,黄石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是今年黄石《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大亮点。2023年,黄石市共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18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7家和86家,创近年来新高。全市建成工业增长点100个,其中位于黄石新港的弘盛铜业完成产值269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工业新增长点。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李立:“2023年通过我们的达产达标之后,整个湖北省的铜冶炼规模产能应该是超过100万吨的,这样就是把铜产业链把它更壮大了,就相当于是建成了一艘新的航空母舰。”
弘盛铜业是我国目前新建产能最大的铜冶炼厂,采用世界领先的“悬浮双闪工艺”提炼高纯阴极铜,完全实现自热反应,能耗低、烟气少。这些烟气经余热回收后,产生的蒸汽用于发电,二氧化硫用于生产含量达98%的工业硫酸,就连冶炼产生的尾渣,也能成为“宝贝”。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李立:“经过选矿,把(尾渣)里面的铜、金、银这些有价金属再回收,变成我们的渣精矿回炉处理,剩下的尾砂,我们是外卖给水泥厂来作为一些添加料。”
作为典型的“大进大出”企业,弘盛铜业每年要从国外进口约200万吨铜精矿,水路运输由海转江,从黄石新港专用码头上岸,30分钟便可到厂。依托便捷的临港集疏运体系,弘盛铜业每年可节省4000万元的短倒运输成本。同样受益的,还有宝钢新港产业园、新兴管业等,这批百亿级项目,带动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在2023年实现“三级跳”。
黄石市人大代表、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严吉庆:“总产值超过320亿元,增速在全省领先。”
2023年,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至全国百强园区92位;大冶湖高新区全国考核排名前进14位。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基本形成覆盖“光芯屏端网”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湖北智慧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冬:“一旦形成这种产业集群,对于我们激光器板块里面的电子电路板这块,对我们后面的技术升级、技术改造这块一定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惠及民生的领域,科技型企业同样能贡献巨大的力量。劲牌持正堂药业是黄石生命健康产业链的主导企业,2023年,企业研发的一款针对流感的中药颗粒顺利启动二期临床实验。
黄石市政协委员、劲牌有限公司副总裁、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清安:“从药材到我们的研发生产和临床的使用,多头并举,争取在2024年在配方颗粒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黄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全市要继续坚持科技引领,集群强链,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强市建设。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
黄石市政协委员、黄石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陈琳:“推进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改造,进一步优化我们产业的发展生态,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阳新:全力以赴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黄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阳新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打造全省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而阳新县担起这一重任的底气,来自当地GDP实现三年三跨越,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实现三年三上台阶,工业总产值在2023年实现第一次倍增。新的一年里,阳新县将如何实现新的突破呢?
阳新县政府工作报告为2024年定下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为此,阳新县开启第二个工业倍增工程。1月25日,阳新县4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51亿元。
黄石阳新县人大代表、湖北阳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柯水林:“努力推动产业量质并进、园区提质并进、要素齐驱共进、作风与时俱进,加快奋进全省同类开发区前列,争创省级高新区。”
发展特色农业是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2023年,阳新县洋港镇积极推动农业观光旅游,农田变风景、农事变体验、农品变礼品,家家户户步入了持续增收的“快车道”。
黄石阳新县人大代表、黄石阳新县洋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明振华:“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为思路实现洋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黄石阳新县人大代表、黄石阳新县王英镇党委书记 孔祥鹏:“全力提升旅游品质,在实现海陆空观仙岛湖盛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在常态化文化活动、夜游项目上不断丰富,留住更多的过夜旅客。”
高质量发展,最终为了惠及民生。2024年,新增学位、促进就业、改造老旧小区、新建老年人食堂等都列入了阳新县十件民生实事中,着力补齐短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黄石阳新县人大代表、黄石阳新县富川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熊晓娟:“推进五育融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推进名师培养工程。”
黄石阳新县人大代表、黄石阳新县林峰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吴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作为、尽职尽责、奋发有为,努力为居民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黄石:税费E站全覆盖 “三员联动”做好家门口的服务
黄石税务系统首创“税务+社区”税费服务新模式,在全市实现“税费E站”全覆盖,通过税费服务“微创新”,“三员联动”实现涉税业务“就近办,掌上办,辅导办”,努力降低市场主体和自然人的办税缴费成本,为推广实践“枫桥式”经验,推进税费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59岁的张冬桂即将退休,过去15年,她一直通过银行缴纳灵活就业社保,从去年开始,社区里的税费E站也可以提供这项服务了。
黄石市下陆区柯尔山社区居民 张冬桂:“(过去)我一直在银行交,银行交要等,拿号很麻烦,这里交很方便。”
2023年以来,黄石市税务局大力推行“税费E站”进社区服务。目前,全市1005个村、社区已实现“税费E站”全覆盖。
“比方说你选择养老,确定,然后缴费年度,你就可以选择去年,然后它就出来了。”
黄石市下陆区柯尔山社区居民 左若澜:“不需要受时间的限制、地点的限制,不论我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我可以通过楚税通APP去办理医疗和社保。”
不仅如此,社区里的“税费E站”还能结合办税人群的特点,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柯尔山社区附近有高校,服务业也较为发达,不少居民和大学生有找工作的需求。社保专干、党员志愿者及时向咨询者提供招聘信息,尽量促成他们就业,实现“社保不断缴”。
黄石市下陆区柯尔山社区居民 吴仕恒:“我今天过来是咨询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档次的,但是我了解到这边工作人员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工作岗位,包括那边的自助服务,也是让我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一些工作岗位的内容。”
黄石市下陆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负责人 周蒙:“消除年轻人失业当时的一种焦虑,让他们更加有自信、有能力去面对,去面对后面整个职业的规划。”
“税费E站”贴近自然纳税人,同时也向企业纳税人提供服务。依托“三员模式”,税务人员、社保专干、党员志愿者根据缴费时间节点前移服务,面对面宣传政策、辅导缴费。
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税务局“税费E站”志愿服务队成员 张虹:“比如说大征期或者是人流量,就是业务量非常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党员志愿者就会主动到企业上去,进行点对点的精准辅导。”
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税务局工作人员 易山山:“每个星期会定期下来包保社区进行走访,我们会先对资料进行梳理、对问题进行解答,将近期税费优惠政策进行推广和宣传,能够帮助他们享受到税费政策的红利。”
长江云新闻记者 肖璇 邓思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