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襄阳 | 航空航天产业:抢抓风口 融入大飞机供应链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继汽车之后又一个新的万亿级产业。作为全国“三线”军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基础好、起步早,在相关细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立足优势,抢抓风口,襄阳正努力打造中部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集聚区。
2023年3月,襄阳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带领本土十几家航空航天关联度高的企业,到上海商飞总部进行对接、培训。
襄阳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服务科科长 宋凌:“我们的职能就是进行重点产业的前沿研究和服务我们的企业,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样的一个风口,所以说我们觉得我们有必要主动出击,带领这样一批企业,主动地去融入我们国家的国家战略。”
宋凌所说的风口,就是国产大飞机C919要投入商业化运营。
中国商飞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中心国内货源开发部寻源团队负责人 陈剑:“后续通过我们的这种活动,寻到了更多的潜在货源企业,新增了4家企业作为中国商飞的一个潜在的供应商。”
去年5月28号,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由航宇嘉泰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化座椅也随着大飞机完成载客首航,这也是2023年3月上海之行最直接的成果。
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副部长 李磊子:“嘉泰的第一款智能化座椅,而且在汉堡航展上,得到了一个业界的一个好评,算是引领了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外部拓展市场,内部参与分工。这些年,位于隆中山下的航力机电一直致力于航空航天军转民技术的开发与运用。2022年,他们仅余压发电装置这一个单品,就做到了年产值过亿元。
襄阳航力机电公司董事长 王海波:“航宇嘉泰也是咱们这种民用航空企业,然后跟它也在进行积极配套,像我们电动机构,目前正在跟他们进行合作搞研发,有望在2024年能够形成一定的小批量订货。”
在离航宇嘉泰不远处的航宇机电液压,虽说成立时间不长,但在航空航天刹车领域,却拥有自己的“独门利器”。2023年10月,它们通过和国内刹车系统商配套,从而参与到国产大飞机C919产业链当中。
襄阳航宇机电液压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杰:“像我手里这款伺服阀,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到这个AJ600的飞机上面了,我们预计三到五年左右,会达到每年两千万元左右的销售规模。”
襄阳航宇机电液压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液压总经理 杨全志:“我们将持续加大在航空航天民用市场的研发投资力度,争取三到五年内在资本市场上市。”
2023年前11个月,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达21.25%,位居湖北前列。这其中,既有企业的敢闯敢拼,也有政府的真金白银。
襄阳航力机电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 王小波:“2023年以来,航力机电在科技创新方面,得到省市的大力的资金扶持,累计达到一千余万元,其中军民融合项目一个项目,单项已达到441万元。”
2023年4月,襄阳市出台航空航天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襄阳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将达400亿元。
襄阳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秀华:“按照‘一周一企业 一月一行业’的产销对接模式,组织我们企业与相关龙头企业进行对接,让它们更多地纳入龙头企业的这个供应链,我们想通过三年的努力,把我们襄阳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集聚区。”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甘泉 廖云翔 李晓雨 张雪晶
襄阳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祝春波 严慈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