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一个都不能少 | 改革路上,一路扬光

长江云新闻  2023-12-27 15:17:24
分享到:

编者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这个载入史册的“共和国钢铁长子”,曾一度托举起2000余名残疾职工的人生。2019年,武钢集团实施集体企业改革。在改革的巨变和市场的风浪中,残疾职工和他们背后千千万万个家庭,又将何去何从……

长江云暖冬特刊“一个都不能少”,本篇将继续讲述改革路上的“扬光”故事。

江城东郊,长江南岸,冬日的暖阳,把一道道金光铺洒在青山绿水红钢城。

近日,记者探访武汉扬光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扬光公司”)。厂区一角,残疾职工三两而聚,他们坐着小板凳,一边忙碌着除草,一边说说笑笑。阳光在他们的脸上,照耀出一种无言的幸福。

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武钢厂办集体福利性企业,走过40年岁月,一时面临着被剥离的命运。

扬光公司安全防护用品分公司经理王志敏,是改革的见证者之一。她向记者回忆起,3年前那个同样和煦的冬日……

“跟着组织走,准没错!”

那是2019年12月的一天,武钢实业公司劳服总厂办公楼,高位截肢的工人梅建军,撑着小板凳,爬几步歇一下,前进、上楼、转弯……

“咚咚咚”,犹豫再三,他敲开了(当时还是:原武钢实业公司劳服总厂厂长)王志敏的办公室……

1970年出生的梅建军,3岁在铁轨玩耍时,双腿意外被火车碾压,造成髋关节层面的双腿高位截肢,自此开始了他的“半身人生”。

要靠父母养一辈子吗?多方打听下,17岁的梅建军得知,武钢有个福利服装厂招收残疾人。

“刚进来的时候,我觉得蛮阔以。有事情做,有朋友,有同志,扯扯唠唠的,过得蛮好。”梅建军没想到,居然还能有一家公司能给他提供工作岗位,也没想到,这里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

对“梅建军”们来说,进了厂就相当于吃上了“集体饭”,让他们有事可干,有钱可赚,生活有盼头。

“厂办大集体”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是几代国企职工及家属的时代记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武钢成立厂办大集体——武钢附属公司(后变为武钢实业公司),安置职工亲属、返城青年、部队军残、工伤致残等四类残疾人就业。

然而,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原有的红利在渐渐消失。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厂办大集体长期依附于主办企业,经营不善、机制不活等历史遗留问题越发突显,亟需要进行产权改革。

梅建军

手掌把住方凳边缘,以一条腿为轴心,身体左右扭动下,就可以任意转向,差不多两三秒钟就能烫一个鞋零件,动作熟练流畅。

这个活儿,梅建军一干就是35年。后来,老梅娶了妻,有了女儿。那时,妻子在社区做临时工,女儿在读大学,日子过得十分不易。

但在王志敏眼中,梅建军乐观、阳光,遇到什么困难也不找厂里。那是记忆中第一次,他敲开自己的门,说出心中的迷茫:“王厂长,这个改革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以后到底有没有事做?我们这个厂到底还在不在?”

“第一你还没有退休,第二你姑娘还没有大学毕业。你没得选择,也没有退路,厂子也不会放弃你们!”王志敏掰着手指,给老梅分析利弊,讲解改革的政策,“老梅,你还能在哪里上班啊,就放心跟着我们进扬光吧!”

言辞恳恳,情真意切,听得梅建军心里热乎乎的。

“我是爸爸,还要供女儿读书。”板凳上的方寸天地,也要撑起家庭的重任。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是女儿的学费,是妻子的生活费,是整个家庭的依赖。

在想了几天之后,梅建军签下了一份劳动合同,成为武汉扬光实业有限公司的正式员工。

厂里像梅师傅这样,对改革有疑虑的不少,但更多的则坚定地跟着进了扬光公司。他们不懂什么是厂办大集体改革,不懂什么是所有制变动,只知道:跟着组织走,准没错!

“用社会需要的标准,赢得生存的尊严”

2019年,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精神,武钢集团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

厂办大集体退出历史舞台,要不要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取什么名字?这些残疾职工怎么安置?为了履行好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妥善安置残疾职工,武钢集团开始了新的探索。

武汉扬光实业有限公司残疾职工

2019年12月13日,“武汉扬光实业有限公司”获批,下属包装、资源循环、安防用品、金属制品、汽车维修和置业六个分公司,接管了原13家法人单位的753名职工,其中残疾职工近200人。

“扬光”一词,来源于《淮南子,本经训》中的“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日月清朗放射光芒——对于武钢的残疾员工来说,这场改革更意味着,他们“一个都没有少”地作别了大集体。扬光公司为全厂职工提供工餐和班车,与残疾人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交纳“五险两金”。残疾职工不仅与正常人同工同酬,还与干部结对,“有困难,找公司”,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收获更多地期盼和幸福。

新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闯出了新天地、改出了新活力!扬光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少武介绍:“扬光,就是要把党的恩泽普照给残疾职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在规范的管理上不偏离方向。”

武汉扬光实业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厂房

武钢实业劳服总厂变身成为扬光公司安全防护用品分公司,王志敏由厂长变为经理,她介绍,“在这里,残疾人大致分为肢残、聋哑和智力残疾,他们被扬长避短地安置在相应的岗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幸福和快乐,从心理上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所有人都在孜孜矻矻地奋斗着——他们有的掌握了一技之长,有的成了工作中的多面手。

张晓明

安全防护用品分公司残疾职工张晓明,进厂30多年,一路成长为主管会计。当记者问到公司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她朗笑着回答:“靠自己的智慧和技能生存,走出去也觉得腰杆很直。”

资源循环分公司仓库管理员徐忠明“继续上岗”,身患腿疾的他每天步行1万多步,奔走在不同的仓库之间,点数、清货、贴条,负责好几摊事情,“多劳多得,日子过得很舒心。”

对于这群残疾职工来说,扬光公司就是大树,稳稳地托起他们的家庭,乃至下一代的命运。

王少武打了个比喻:“只要努力施肥,努力浇水,使树干更粗、有营养,长成参天大树,树上面鸟才能够过来,这些残疾职工才能够靠得牢、靠的稳。”

“我们的员工不差热情,不差干劲,就差市场。”在市场的赛道上,扬光公司面临和普通企业,乃至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竞争,虽然起跑线不同,但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奋力去闯、去拼!他们按照市场需求,提高生产质效,打开销售渠道,克服劳动效率的不足和人员成本较高的负担,奋斗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这个平台需要社会关怀,但是我们也要用社会需要的标准,去赢得我们自己生存的尊严。”王少武说。

创造着新业绩,也拥抱着新生活。为了丰富残疾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扬光公司托管武钢残联,代表武钢集团管理宝武武汉总部残疾职工的具体工作,组织文艺晚会、体育赛事、集体旅游等文体活动,让每个残疾职工都能真正感受扬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无论是忙碌的生产线,还是各类兴趣协会,都活跃着残疾职工们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身影。看不到多彩世界也能用歌声打动听众,失去双臂也能在游泳赛场上揽金夺银,坐着轮椅也能乘着高铁旅游……残疾职工们笑闹成一片,眼中绽放出光芒,那是他们对美好生活更深的渴求,对创造幸福生活更大的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的群体,他强调:“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希望你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迸发生命光彩,去诠释、书写无悔人生。”

新的画卷徐徐展开,新的奋斗接踵而来。用双手创造幸福,奔向新的曙光,他们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孙俊  胡傲蕾  采访支持:吴涛)

责任编辑 胡傲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