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读懂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 2016-11-05 10:08:09
学习进行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已主持召开29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改革工作,为改革沿着正确轨道运行把脉定向。
每次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都会针对当前改革最紧迫任务、面临最突出矛盾和最需要把握的问题提出要求。认真研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明确改革思路、抓住改革重点、掌握推进改革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将紧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进程,并通过对历次会议公开信息的研究分析,及时推出深度解读,呈现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今天推出《习近平改革方法论 · 牵住“牛鼻子”》,为您解读。
11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新华社当天播发了近3000字通稿,信息量颇大——

●一个“和”字,凸显抓落实之于改革的重要性。这次会议审议通过12项改革方案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情况报告》。翻阅此前历次会议消息稿,开列审议文件名称时都是一串书名号,一顿到底。而这次在12项改革方案和一项落实报告之间,用一个“和”字加以区隔,将《落实情况报告》突出了出来,传递出中央深改组一手抓改革出台、一手抓改革落地的重要信号。
●全面深化改革启动3年,在2020年任务完成的时间表上已达半程,进入“施工高峰期”。8月份召开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14个文件,创下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文件数量新高;9月份召开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10个文件;这次则通过13个文件,且件件都有实招硬招,件件都与百姓息息相关。改革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正在不断加大。虚晃一枪不行、花拳绣腿不行,必须真刀真枪、敢于较真碰硬。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改革推进得顺不顺利,上级的改革精神落实得到不到位,人民群众源自改革的获得感强不强,始终是中央深改组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改革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工作来说,掌握对头的工作方法至关重要。

释放的信息非常明确——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这是牵“牛鼻子”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对那些矛盾和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更是如此。否则必然陷入空转、流于形式。
来源:新华网“学习进行时”
记者:辛学平
责任编辑 李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