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云梦:村美民富,缔造乡域农旅融合“明珠”
走进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沙河乡伍湖四海生态园,笔直的观光大道一路向前,两旁是稻浪滚滚的虾稻田,成群的白鹭在田间驻足流连,稻虾共作,虾肥稻丰。
伍湖四海生态园是“返乡创业明星”、孝感市第七届人大代表陈新红于2022年10月扩建而成,是集农业种植、采摘、农耕体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孝感地区最大的稻虾共作基地,也是云梦县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植根田野,为民探路
2015年底,陈新红所在的公司在潜江开会,同事们不仅吃了小龙虾,还参观了当地的“稻虾共作”基地,得知这种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收益是传统水稻种植收益的几倍以上,陈新红心动不已。
陈新红,出生于云梦县沙河乡伍湖村,在大城市闯荡十余年,事业有成,而他牵挂的家乡,却还是一个“穷窝子”,青壮年外出务工,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不少土地长年荒废、长满杂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
把虾稻共作的好模式“搬”到家乡,如何?陈新红顶着周围人的不理解,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开启了做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逐梦新路。
2016年春节后,陈新红回到家乡,主动与伍湖村“两委”、沙河乡政府对接,递交项目分析计划书,并与乡政府分管农业工作人员再次前往潜江参观考察,目睹了现代农业的魅力,他的想法得到了乡、村两级的大力支持。
他在父母种植20亩水稻田的基础上,果断流转土地500亩,注册成立云梦县新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平原湖区,水源充沛,他以种植优质香稻为主,田间套养小龙虾,“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虾稻共作的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在村民的质疑声中,第一年种植就亏了70多万元。面对挫折,陈新红选择迎难而上。经验和技术不足,他就到各地请教专家学习技术。又经过一年的磕磕绊绊,2018年底,陈新红的合作社终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迎来了创业路上的“春天”。
合作社逐步走上正轨,生产规模也迅速扩大。为了利于合作社检验管理、利于产品走向市场,陈新红又注册成立了湖北梦辰泽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网罗云梦县新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持续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突围,振兴乡村
经过7年的拼搏,目前,梦辰泽公司发展综合种养基地5300亩,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村和农户发展稻虾基地1万余亩,成为一家集稻虾生态种养、有机农产品销售、休闲农旅融合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做实第一产业,做精第二产业,做好第三产业。”这是陈新红谋划的发展蓝图。
从2021年10月份开始,陈新红开始着手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致力打造以“日月星辰、春华秋实、育花养鱼、水乡野趣”为主题的第三产业——“伍湖四海生态园”。
共同缔造和美乡村,各级人大代表纷纷出智献策。产业要发展、环境要整治、道路要扩建,拆违、拆旧难题摆在面前,人大代表站出来,深入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把村里的发展规划宣讲给老百姓,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湾的泥巴路要改造,人大代表带头筹资,发动乡贤能人和有能力的村民捐款20余万元。
在乡村建设现场,在人民群众身边,人大代表成了联系群众、倾听群众诉求的贴心人。
“湾里那座桥太破旧,又窄,能不能加宽?”孝感市人大代表陈新红去现场走访,发现桥上不能行车,村民出行很是不便。看产业园区,因这座桥不能通车,餐厅、虾稻基地等也无法连通成线。修桥势在必行,陈新红的建议提交上去,很快作为清单任务交办落实下来。连心桥修成了,坚固又宽阔,村民出行方便了,连通的基地产业也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围绕共同缔造,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云梦县人大代表、沙河乡学区主任李伟提出《关于擘画全域旅游,打造云梦县农旅观光道路示范线的建议》,被县政府采纳。目前,自老316国道伍洛镇马坊湾至府河堤,全长18.2公里、总投资4200万元的农业旅游观光道路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沙河乡域内三大农业产业支柱——北湖垸生态农业园、梦辰泽生态农业园、孝诚农业产业园将实现“一线串三珠”,乡域范围内的农旅资源连点成线,西接云梦城,东连孝感东,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示范线,实现产业全域布局,助力乡村振兴。
出品:云梦县委宣传部 云梦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陈峥嵘 施丹 陈虹芝)
一审白晋霞
二审张翠玲
三审蔡兴望
(责任编辑 姜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