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看天下》③ | 苗绣上的“龙纹”图腾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一样,属于华夏文明,它神秘而古老。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湖北之声推出《绣看天下》专栏,通过讲述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及刺绣等纹饰特征,发掘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传说故事,风土人情,解读服饰纹样背后的文化密码。
苗绣上的“龙纹”图腾
在汉族,龙,神圣而威严,是皇权的象征,古代只有皇室可以穿饰有龙纹的衣服。但是在苗族,龙是人类的兄弟,不仅人人可以穿龙纹服饰,服饰上龙的形态还千变万化、憨态可掬,可以是牛龙、鱼龙,蛇龙、鸟龙、蛙龙,甚至是多脚的蜈蚣……总之,万物皆可为龙。苗族人信奉“万物有灵”,他们相信龙可以保寨安民,保佑族人风调雨顺。所以,龙作为古老的图腾,几千年来在苗族服饰上沿用至今。
台江绉绣龙纹(武汉藏家藏品)
双针绣单盘龙纹样(贵州凯里藏家藏品)
剑河苗族蚕龙纹样(贵州凯里藏家藏品)
雷山鸟龙纹样局部(贵州台江藏家藏品)
龙纹主要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的苗族地区。
在黔东南台江、雷山一带,龙纹纹样造型多为回旋的盘龙,形态丰富,主要装饰在衣袖处,色彩以红、绿、蓝为主,立体感非常强。色彩和谐。贵州省台江县破线绣非遗传承人杨燕介绍:
“我们苗族衣服上都绣有龙凤,龙代表男孩、凤代表女孩。不同的支系,龙图腾不一样。施洞是以破线绣为主,台江地区是以绉绣和辫绣为主,施洞破线绣是由一根桑蚕丝破分为四到八股,裹上皂角米粒,等皂角米粒冷却,线变硬了,我们才跟着画好的图腾慢慢绣制。台江辫绣也是由12根桑蚕丝线用竹篮(编织工具)打好辫子,在画好的图腾上慢慢绣制。绉绣也一样,但重工一点、费时要长一点。”
施洞破线绣龙纹(非遗传承人杨燕手工刺绣)
湖南湘西苗族深受汉族影响,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龙的化身,他们从自然现存的动物特征中赋予龙的具体形象,比如龙头为牛头、龙身为蛇身、龙足为鸡爪、龙尾为鱼尾。
刺绣龙凤图(藏于湖南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
苗族《引龙歌》里说 :“没有了水龙,养猪猪不发,养鸡鸡不大,种谷没得吃;把龙接回来,养猪猪也肥,养牛牛都大,养鸡鸡也有,谷子堆满仓。”因此,湘西苗族会举行声势浩大的接龙仪式祈求龙的赐福。接龙,即邀请龙的意思。仪式上,苗族人身穿接龙服、跳接龙舞,他们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接龙舞中,渴望在舞蹈仪式中达到“天人感应”的效果。
贵州织金苗族背带心(中南民族大学博物馆藏)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藏品部主任王瑞莲介绍:“龙是中华各民族共有图腾。湘西苗族和黔西南织金苗族服饰上的龙纹都受汉族影响,尤其湘西苗族,和汉族龙纹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龙纹图案往往是凤在上,而龙在下,象征着妇女在苗族人心中地位要高于男性。龙不仅是汉族、苗族的图腾,在其他少数民族中间也有大量的龙图腾崇拜。如黎族的服饰中各种龙纹也非常典型,侗族织锦中的龙纹自带本民族的特色。”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藏品部主任王瑞莲
那么,这些苗龙的纹样从何而来?专家研究发现,黔东南苗龙纹样与西周青铜器上的龙纹风格惊人相似:龙头在中心,双眼圆瞪、嘴巴大张、口吐信子,龙身像蛇一样由中心向外盘旋,上面绣着一个个菱形图案,象征龙鳞。
阿城著《河图洛书》第43页
贵州苗族百鸟衣局部(武汉藏家藏品)
苗龙刺绣纹样还酷似更早时期的陶器龙纹。出土于4000年前的山西陶寺龙山文化的彩陶龙纹盘,号称“中华第一龙陶”,盘内用朱红绘一条龙,嘴里衔一根禾苗,龙身盘旋,龙身上也绘有龙鳞,和苗龙刺绣纹样也极其相似。
冯时著《天文考古学》第171页
专家认为,苗龙纹饰和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秘图案——“河图”有着某种联系。这个神秘图案源于古老的天文,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被誉为宇宙魔方。
据传,河图图案最初就是一条盘旋的龙。龙代表古代星象图里四象之一的东方苍龙,由银河里的七星宿组成,龙的盘旋形象代表东方苍龙围绕北极星旋转的星象。古人就是根据这个星象来判断农时、指导农事,后来衍生出八卦图。
冯时著《天文考古学》第489页
在黔东南苗龙纹饰上,除了独龙纹,还大量存在连体双龙纹,寓意阴阳协调,万物化生,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荀子·礼论》中记载:“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体现了早期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绉绣双龙纹(武汉藏家藏品)
专家发现,不仅仅龙纹,上古文明时期的石刻、古陶、以及青铜器上的符号与纹饰,很多都能在古老的苗族服饰纹样中找到,蕴藏着远古时期先民对天地法则、万物关系的哲学思想,是一部记录中华文明源头的“无字天书”。
播出频率及时间:11月6日20:00——21:00 FM1046“湖北之声”《爱心有约》节目播出。
(长江云新闻记者 何瑛 编审 柳芳 责任编辑 吴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