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黄冈 | 百余京剧名家学者“寻根” 罗田京剧小镇浮出水面
金秋时节,余三胜和余(叔岩)派艺术学术研讨会在黄冈罗田举行。随着国家京剧院创作基地在京剧鼻祖余三胜故里揭牌,罗田九资河京剧小镇也掀开神秘盖头,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10月12日,余三胜和余(叔岩)派艺术学术研讨会系列揭牌仪式在罗田县九资河镇举行。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罗田县委书记郝爱芳一行为“国家京剧院创作基地”“国家京剧院京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湖北黄冈考级点”“中国京剧杂志社研究基地”“罗田县余三胜京剧团”揭牌。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湖北戏曲对京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走出了余三胜、谭鑫培等一批名宿名家。余三胜出生于罗田县九资河镇,青年时期便离开故土学戏,成为京剧艺术的开山鼻祖之一。其子余紫云为京剧青衣泰斗,名列“同光名伶十三绝”。其孙余叔岩,创立了著名的“余派”老生唱腔。
连日来,100多位来自全国的京剧名流大家、专家学者、院团负责人和票友相约罗田“寻根”,他们在九资河镇七娘山村参观余氏宗祠、余三胜祖墓,在三胜茶楼观摩京剧票友表演,在三胜剧院观赏“情恋大别山”情景音乐剧,在三里畈镇苍葭冲欣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东腔戏,并与罗田文艺工作者、票友互动交流。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尚长荣:“我觉得我们当代的戏曲人社会担当更重了,责任也更重了,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去研究抢救优秀传统艺术,要去粗存精 ,沿着我们前辈先贤,他们开创的弘扬民族戏曲文化这条道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期望和重托。”
近年来,罗田县致力于余三胜及余氏一门文献史料挖掘和整理,建成了三胜广场、余三胜铜像,还建起了三胜剧院、三胜茶楼,让小镇的京剧艺术氛围日渐浓厚。连日来,京剧名流和专家学者们纷纷围绕打造罗田京剧小镇出谋划策。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艺术》副主编 李伟:“我们对京剧的理解要有大京剧的观念,大京剧就是说我们在余三胜的故里,以他的故里为中心打造这么一个京剧小镇,其实我们要想到,在附近安徽潜山有程长庚的故里,在我们湖北江夏还有谭鑫培的故里,我们要如何让这一些京剧共有的文化资源,能够联动起来。”
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副院长 刘选国:“打造京剧艺术小镇,最重要的是需要聚集人气,所以我们说要在罗田九资河,创立一个三胜杯中国京剧(票友)大赛,通过票友大赛的形式让他们回九资河拜祖,来九资河通过京剧艺术的演唱会友,京剧小镇它就能够通过人气,通过环境的营造,把京剧艺术传承下去。”
北京合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余尘:“通过余三胜史料的研究,他当时走出九资河,是跟着一些茯苓商才走出九资河的。这也就是说其中京剧的国粹,是与中医药的这个国粹它是相关联的,我想这中间应该是有文章可做的。”
监制:洪燕
编审:刘征
主编:刘骞
统筹:邱惠 孙海迪 陈衢
记者:湖北广电黄冈融媒体记者站 周航川
通讯员:陈钦 马全英 胡亮
新媒体编审:林如峰
新媒体编辑:李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