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红军在这里诞生 | 三迁其墓-寻访红十八师参谋长刘风

长江云  2016-10-06 12:34:09
分享到:

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 夏晓青)对于革命先烈而言,名字,是他能被后辈铭记的基础;墓碑,则是供人们悼念缅怀的地方。然而,在红十八师中,有这样一位团长,在他牺牲后,数十载的岁月里,名字才得以确认,墓碑更是历经三次迁移与返修,他,就是刘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去听听团长刘风的故事。

在来凤烈士陵园,与庄严肃穆的墓碑相比,一张彩绘照片格外引人注意,他就是红十八师参谋长兼53团团长——刘风,牺牲时,年仅25岁。这也是记者看到的第一座刘风之墓。

大岩板纪念园里的刘风之墓与小刘之墓

1935年9月中旬,蒋介石在部署新的“湘鄂川边区围剿”时,增调兵力,使总兵力达到了130多个团,约20余万人。面对敌军来势汹汹,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决定,主力红军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向川黔广大地区活动,留守根据地、牵制敌军的任务则交给红六军团所属之十八师。1935年12月22日,为配合了红二、六军团主力转移。红十八师由湖南进入来凤卯洞向漫水进发,不料途中与乡丁遭遇,团长刘风中冷枪身负重伤。

为了尽可能地牵制敌人,红十八师使用游击战术,将敌人一路引到了向家寨。由于连续作战,红十八师损失惨重,战士们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向家寨山大人稀,部队粮食紧缺。如今,追兵犹紧,负伤后一直随军转移的刘风觉得,自己给作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在刘风的再三要求下,经张振坤师长同意,将他安置在当地一位叫盛德富的农民家中就地养伤。还专门安排了一名卫生员,一名警卫员,一条毛毯与五块大洋。却不成想,这五块大洋竟给刘风招来杀身之祸。

被杀后的刘风如蝼蚁般被弃尸荒野,如燃烧殆尽的烛火终究化作一缕青烟,不留下一丝痕迹。直至上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为他和警卫员修建了一个合葬墓,90年代初,又在来凤县革勒车区大岩板为刘风和警卫员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园。从来凤驱车近两个小时,记者来到了革勒车区大岩板,看到了第二座刘风之墓。同时,旁边还有一座小刘之墓。 

而革命先烈刘风到底牺牲在何处?记者继续寻访之路。接着20分钟车程,又徒步近半个小时狭窄的山路后,终于,来到了当时刘风团长被谋害的羊子堡大田边。

去往羊子堡大田边的山路

来凤县革勒车区羊子堡大田边 刘风墓

附近村民说 他们看到墓碑草长盛了 就会去砍一砍

在大田边,记者看到第三座刘风之墓,也是最早的一座,繁写的字体、几近模糊的碑文见证着一段并不光辉的历史,而处在深山之中的墓碑却并没有杂草从生。

来凤县烈士陵园内的 刘风之墓

或者,后辈们,正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这位革命先烈的敬意与歉意。

在来凤县档案馆员黄汉平看来,刘风是不幸的,作为一名年轻的红军团长,除了被残忍谋害,其英勇战斗少有史料记载,鲜为人知;而同时,他也是幸运的,最起码,相比千千万万的无名先烈们,他仍有一个名字供后人铭记。挖掘历史,还原历史,铭记历史,是后代应还这些无名先烈们的一个历史欠账。

(责任编辑 吴晓文)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