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戏《老家》呈现诗意化的舞台
“很接地气,舞台的灯光布景会根据故事情节而变化,第一次看戏被中华传统文化所震撼。”来自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二学生苏语新看完演出后激动地告诉记者。
68岁赵女士是位湖南人,平日就爱看戏唱戏,演员谢幕时,她情不自禁地喊上一句“唱得好”!
演员谢幕照片
10月20日下午,由荆门市湖北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打造的大型现代花鼓戏《老家》作为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的展演剧目在湖北剧院精彩上演。
憨厚执着的犟牛、深情大爱的英子、善良勇敢的捡宝……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描绘出“诗意化”的乡村振兴画卷。
这部剧融入了美丽乡村、共同富裕、青山绿水等主题,讲述了改革开放之初,大山深处的桐花湾贫穷落后,为改变现状,村长石头引进磷矿企业,脱贫的同时污染了家园,石头中毒身亡,众人逃离家乡。村民犟牛坚守老家,每日推土填坑,回村祭奠丈夫石头的英子被犟牛打动,决定留下来重建家乡,犟牛和英子情愫又起……导演韩剑光说:“这部戏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生存与发展、过去与未来、坚守与传承,两代人的价值观和生命体验在戏中达到统一。剧中在自我救赎、关照精神家园、重塑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荆州花鼓戏《老家》剧照
在舞台呈现上,《老家》的舞台布景、道具、服装设计在尊重江汉平原独具特色的地理风貌和民风民俗的前提下,加入了时代特色,简约而高级。剧中较好利用了桐树、桐花、白墙黑瓦、山石等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意象,将其融入布景、服饰图案,使得舞台风格完整统一、气韵灵动干净、调度处处见心意:从枯木到繁枝、从纯白到嫩粉、从含苞到绽放……在恰到好处的灯光加持下,桐树、桐花的意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不同心境下表达出不同的意味,呈现出中国戏剧“写意”的特点,令观众于不经意间收获惊喜。
刚刚荣获荆门市“40年·40人·40事”的湖北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梅花奖演员曾菊在“长湖三部曲”《荷花洲头》《闹龙舟》《十二月等郎》中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这次在《老家》中饰演英子,她说:“这出戏立足时代背景下,展现了英子的情感纠葛,用细腻的唱腔演绎她的深情与大爱。”
荆州花鼓戏《老家》剧照
在《老家》这出戏中还有易卫迟、王荣等荆门市湖北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青年演员的亮相,王荣:“跟着师傅曾菊老师一起演戏很幸福也很幸运,排练时师傅的一丝不苟让我敬佩,更坚定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念。”易卫迟也刚荣获湖北省中青年艺术表演人才大赛暨新人新作展演二等奖,“我14岁学唱花鼓戏,主攻生角,师承花鼓戏名家罗涛,作为青年演员身上肩负传承的重任。”
青年演员展露头脚,做师傅的自然很高兴,湖北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文华表演奖获得者罗涛:“戏曲的发展靠一代又一代青年演员的接力传承,老带新传帮带是中心发展的理念。我们计划明年招收学员,寻找更多的戏苗子,为花鼓戏戏注入新鲜血脉。”
记者:曾靖茹
审核:刘慧雯、肖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