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十堰 | 竹山:乡村“六件事”落地见效

  2023-09-22 21:16:41
分享到:

“环保厕所+污水处理”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今年以来,十堰市竹山县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求,以养老、托幼、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农厕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六件事”为切口,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初秋时节,走进竹山县溢水镇东川村,错落有致的房屋依山傍水而建,一幅景美人和、干净整洁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很难想象,眼前这条清澈的溪流就在几年前还是一条臭水沟。

十堰市竹山县溢水镇东川村村民 周智:以前管网没改建的时候,我们饭后在河道边散步,闻到河里的水都是臭的。

河水发臭是因为农户生活污水没有接入管网,污水横流导致的。今年,村里建设了分散式无动力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站,村民们的生活污水都会进入这个水质微站进行净化处理。

十堰市竹山县溢水镇城建办主任 常兴军:对全镇20个村实施了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对原有8座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档升级,确保污水应收尽收 应治尽治。

竹山县地处秦巴山腹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纵贯全境,年均入丹江口水库水量占总入水量的六分之一。为了确保水质持续达标,今年,竹山县整合资金5000多万元,在临河、临库、临饮水源地等重点地区新建了200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对原有的170座污水处理站进行了提标改造。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竹山分局局长 王保森:制定了一沟一策治理方案,对全县524条支沟开展治理,我们启动建设全域污水治理一张图,一张图管控全县污水治理,提高污水治理的智能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除了生活污水,改厕也是“细胞工程”。自2018年以来,竹山县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已累计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建改30965座,全县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73%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以上。

十堰市竹山县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 师亚南:我们结合我县实际和农户需求,坚持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补助、统一验收,高标准推进我县卫生厕所建设,建立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助力我县建设宜居业和美乡村。

呵护“一老一小” 托举稳稳的幸福

竹山是湖北省的重要劳务输出基地县之一,全县45万人口中,每年有近10万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有独居老人近7000人,留守儿童有1100多人,“一老一小”问题在农村十分普遍。如何管好这“一老一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年73岁的李帮兰常年一人生活,因为儿女在外务工,身患老年常见病的她,买药也成了一件麻烦事。

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村民 李帮兰:现在有这个手环把它一按,村上就知道了,村上就安排人来看。

手环的终端连接着村里的数字乡村平台,在这个可视化大屏上,村里像李帮兰这样需要看护的30多名特殊群体家庭,住址和生活状态一目了然。老人只要按下按钮,村里网格员、村医以及在外亲属就能接收到信号,村委会通过平台可以及时调度。

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党支部书记 向继明:有了这个智慧养老平台,外出务子女可以随时掌握家里老人的身体状况,也方便了我们随时监测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身体状况,及时给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不远处的麻家渡镇营盘河村安幼孝老中心,孩子们的一阵阵欢声笑语打破了山里的宁静。“童伴妈妈”张红正在为20多名儿童上绘画课。教室里课外书籍、体育器材、美工材料、益智玩具等一应俱全,缤纷的色彩和充满童趣的布置,让这里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十堰竹山县麻家渡镇中心小学学生 喻芷萱:我们每个星期都会来这里,学画画、跳舞、做手工,‘童伴妈妈’对我们很好。

2020年,盘河村成为首批“童伴之家”项目试点村,张红除了每周定制课程,还通过摸排走访,掌握了全村844名未成年人,32名留守儿童和68名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情况,并把孤儿,大病、残疾儿童信息建档建册,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帮助。

十堰市竹山县麻家渡镇营盘河村“童伴妈妈”  张红:主要是以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对我们的留守儿童进行生活上的帮助、学习上的辅导和情感上的抚慰,对有监护缺失等重点儿童,提供监护指导、返校复学、社会救助等关爱服务。

据了解,目前竹山县已建起安幼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友之家等场所376个,童伴之家20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24家,村级社工室244个,明确村儿童主任244名,“一老一小”基本实现“有场地、有人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活动”的标准。

十堰市竹山县民政局局长余娇娥:我们将加快推进城乡安幼养老服务阵地、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人性化管理,全面推广邻里互助安幼养老、数字化安幼养老、公益项目安幼养老等新模式,着力打造服务更有温度、覆盖更有广度、保障更有力度的安幼养老服务体系。

“公路+公交” 助推乡村振兴迈入“快车道”

一路通则百业兴。近年来,竹山县致力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持续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管养水平,优化完善运输服务体系,推动山区经济快速发展。

这段时间,竹山县官渡镇百里河村村民阮飞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通往村里的路面正在硬化,马上就要浇筑到他家门口,欣喜之余,他主动加入到了施工队伍当中。

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百里河村村民 阮飞:原来没修路,走路确实不方便,走到哪儿都是一身灰,有特产也卖不出去,请个车,人家不愿意进来,路修好了,我孩子读书,到哪儿去,我出行也方便。

百里河村地处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通相对闭塞,以往破旧的村道已经不能满足村民们的出行需求。今年,竹山县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这条路被纳入其中。

十堰市竹山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主任 纪洪伟:本次改造全长8公里,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宽2米,工程整个预期在10月底全面完工。

今年,竹山县计划建设农村公路208公里,总投资10347万元。其中路网延伸45公里,通组入院路65公里,提挡升级66公里,新建桥梁16座,截至目前,已完成155公里,完成投资7750万元。

十堰市竹山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主任 纪洪伟:以高标准建设,管长远为目标,实现了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的巨大改变。

除了道路改造,竹山县还积极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累计投入1亿元,对4个乡镇公交换乘中心和17个乡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进行升级改造;新购置公交车92台,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8条,全县17个乡镇、244个行政村通公交率分别达到100%和91%,让山区群众“抬脚上路、出门坐车”变成了现实。

十堰市竹山县深河乡两道村村民 雷国太:以前没有车,我们办事就租车,去来往返就是两百元,现在公交车通了,才5块钱,65岁以上的不要钱,方便多了。

十堰市竹山县深河乡两道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雷国锋:公交车开通后,拉近了我们村和县城的距离,村民就医、购物、销售农特产品都提供了方便。

随着农村路网和公交的完善,打通了城乡“客流、物流、商流”的循环通道。据不完全测算,年均可为群众出行节约成本近1.5亿元,拉动旅游综合收入近30亿元,带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增收超50亿元。

十堰市竹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沈警钟: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谋划并实施一批惠民生、利长远的项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优化公交线网,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今年以来,竹山县按照“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创新推行“百日赛马”工作机制,采取“线上+线下”政务督查模式,对重点工作进行穿透式、常态化、闭环式督办,推进乡村建设“六件事”稳步推进。

十堰市竹山县委常委、副县长 范奇:我们将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百日赛马’为抓手,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快推进实施强县工程,全力把示范村建设和乡村建设‘六件事’做实做优,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上台阶 展新颜。

监制:洪燕

编审:刘征

主编:陈赟

统筹:邱惠 周晓焕 孙海迪 

记者:湖北广电十堰融媒体记者站 杜可飞 竹山台 董武 余明明 

通讯员:袁怀志

新媒体编审:彭云鹤

新媒体编辑:李小涵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