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科技创新“政策锦囊”上新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法规政策是支持科技创新的基础制度和重要保障。近年来,湖北省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法规的政治体系,高频率的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的措施。高效、便捷的政策宣讲解读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宣传氛围,有助于科研工作者“零距离”了解最新政策要求,推进政策落实落地。湖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负责人周云峰对“湖北省科技创新法规政策的整体情况及激励政策”相关情况做出如下解读:
问:科技创新政策是引导、激励和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政府措施和行为,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支撑条件。近年来,我国不断丰富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完善创新生态,新修订的科技创新政策有何功能?
答:按照科技进步法的相关规定,湖北省先后启动了相关政策和相关地方法规和政策的修订工作,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体系迎来新变化。科技创新政策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引导功能,引导创新资源流动,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进行集聚。第二,规范功能,如在知识产权向技术引进中,规范企业、市场对整个科技创新的行为。第三,激励功能,激励科研人员坚持创新创业,发挥科研人员充分的积极性,同时包括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第四,支持功能,如通过财税等支持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给予补助,对各类创业主体的科研活动进行资助,对相关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予以支持。
问:科技创新政策是塑造创新环境和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处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必须不断完善和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体系的环境营造和创新激励作用。湖北省科技创新政策要点内容?
答:科技计划项目是政府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培育人才、企业、平台、创新力量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是我们科技计划的主要的任务。当前通过优化、精简、整合湖北省级科技计划,大致设立5类科技计划:第一,基础研究计划,该计划立足原始创新、人才培养,重点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第二,技术创新计划,该计划聚焦重点领域、支柱产业和关键环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第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计划,该计划旨在健全完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创新基地等多层次的平台体系。第四,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该计划以成果的质量绩效贡献作为导向,以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牵引,重点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科技服务人才给予重点的支持。第五,区域科技创新计划,支持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问:为进一步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价值导向,调动科研机构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我国以科技成果放权为基础、以强化转化激励为核心,着眼于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湖北省有何新政策?
答:第一,下放科技成果管理“三权”,研发成果的使用权、经营权和处置权。第二,强化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奖励,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并明确比例限制。第三,明确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激励措施。第四,放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绩效工资。第五,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职称评定。第六,完善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湖北作为全国的科技成果评价的试点省份,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实施了科技成果评价的改革的试点方案,探索了多维度、多方式对科技成果评价的实施办法。
问: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基础,也是原点,所有的科技创新活动都应围绕人才展开。关于科技人才的政策有何要点?如何激励人才创新?
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北省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人才的意义出台了系列的政策,加快打造全国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第一,对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方面,在签证和居留许可证上面给予便利,同时加大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的力度。第二,加强对重点人才的培养,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省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才的培育。第三,鼓励科研人才的自由流动,支持科研人才兼职、兼薪,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第四,加大对人员绩效工资的激励力度,对承担重点任务高端人才成果转化的相关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总量。第五,为科研人员减负,加强推广科研助理、财务助理等辅助性的岗位的人员配备,为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科研项目管理上提供便利。第六,引导科技人才服务基层,设立科技人才服务企业专项,如在农业方面持续选派省级的科技特派员。第七,对于科研人员的出国等相关情况做出规定,如根据实际需要对因教学科研任务导致的因公临时出国增加的经费支出,明确不纳入“三公”经费的零增长考核范围。
记者:刘宁
编辑:胡明畅
审核:齐鸣 刘晓蕾 胡梦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