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作、新演绎 ——第46届“武汉之夏”戏曲达人秀上的“新板眼”
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和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承办的第46届“武汉之夏”暨戏曲达人秀优秀戏曲节目展演活动在上周末圆满举行。本届戏曲达人秀优秀戏曲节目展演分为9月9日和9月10日两场,共有23部剧目的名家名票和武汉市各区的群文干部共同参演。活动中,不仅有观众熟悉喜爱的汉剧、京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更值得一提的是,10日的舞台上出现的“跨界票友”和“新人新作”,让人眼前一亮。
民族歌手玩跨界,不民歌唱京剧
与传统的戏曲演唱不同,来自武钢文化团的声乐独唱演员张敏,结合自己的声乐专业特长,以更富有现代感的方式诠释了这首经典曲目《梨花颂》。在谈到为何会跨界时,张敏表示:“其实我们声乐系的学生中很多人都会唱京剧,因为发声方式很像。我是因为一次音乐会与京剧结缘,后来跟着张派名家王婉华老师学习了青衣这个行当,而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京剧。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国粹的传播发扬,我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也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拓宽自己的艺术领域,为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艺术享受,同时让更多人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京剧《梨花颂》
舞蹈与戏曲完美融合,舞出戏曲魅力
《楚韵》是一个以戏曲元素为主题的舞蹈作品,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舞者们的精彩演绎,展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旺盛生命力。演出中,舞者们身着华美的戏曲元素行头,以激越的鼓点为伴奏,将现代舞与戏曲相结合,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美感。
戏曲舞蹈《楚 韵》
江夏区金楚舞蹈团艺术总监李红介绍道:“舞蹈也可以跟戏曲结合起来,戏曲也可以是现代化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支舞蹈来宣传、传承戏曲和楚文化。考虑到如果单纯用戏曲去表达,观众可能不是很明白,那么就运用了现在舞台上的融合手法,比如戏曲演员戴在头上的‘翎子’,我们将它变成了一个舞蹈道具,运用到了手部的舞蹈动作中,戏曲演员的行头和妆容,我们用艺术的手法改成了更易于舞蹈的轻便纱帛和面具,这就是用改变艺术呈现的方式来引导思维。”
戏曲舞蹈《楚 韵》
老团长丁琦说:“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是看着样板戏长大的,对戏曲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如何把戏曲文化传承下去,不仅是现在的年轻人想做的事情,我们这些退休后的舞蹈爱好者也想要发挥余热,时代需要前进,传承传统文化也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
观众席上,一位大三的涂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楚韵》这个节目让我对这两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新的感悟和喜爱。”
经典楚剧《赶会》,与青年演员来相会
作为本场演出唯一一个来自专业戏曲院团——武汉楚剧院的楚剧《推车赶会》,是一个散发着浓郁荆楚特色的地方剧目,它的表演新颖活泼、唱词通俗易懂,独特的推车舞蹈极具观赏性。现场观众不仅被剧目轻松愉悦的艺术风格所吸引,更是感受到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气息。
武汉楚剧院青年演出团团长冯敏告诉记者:“我们楚剧院现在有两个团,一个演出团,一个青年演出团,青年演出团是刚刚毕业的一批学生。这次把他们三对青年演员带过来,就是想要给他们更多的舞台实践,培养接班人,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楚剧《推车赶会》
近几年,“戏曲达人秀”不断升级、更迭,越来越多的年轻票友参与其中,让群众文化活动变得更有情怀、更有温度、更高质量。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戏曲人不断的拼搏和创新;戏曲艺术生生不息,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戏曲人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将继续把弘扬戏曲艺术融入到日常工作建设,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国粹艺术,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万偲琪
审核:孙应繁、肖新宇
